首页 实时热点 正文内容

中国科学家屠呦因青蒿素对抗疟疾的研究成果分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阿立指南 实时热点 2022-10-04 11:10:10 662 0

在诺贝尔化学奖方面,斯坦福大学女科学家鲍哲南颇有潜力。她开创了有机和聚合物电子材料的新型仿生应用,包括柔性“电子皮肤”。这项技术有望在未来与人类神经系统连接,创造出一种功能与人类皮肤相似的人造皮肤。

如果中国科学家能够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那将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2015年诺奖将揭晓 这些华人科学家被看好,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对青蒿素抗疟的研究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方面,诺贝尔奖的评选取决于是否有理论突破或划时代的技术创新。如果只是应用层面的创新,而不是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那么该奖项可能不大;如果只是论文被引用次数很多,但缺乏重要的原创性,所以获奖的可能性不高。” 国内一位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员告诉第一财经。

还有哪些热门领域可以获奖?

去年,mRNA疫苗更受欢迎,但最终未能获得诺贝尔奖。mRNA疫苗仍然是今年最大的打击。迄今为止,全球新冠病死亡人数已超过600万。

诺贝尔奖委员会也倾向于轮流授予不同学科领域的奖项,这被称为“周期性”。例如,在医学上,神经科学、癌症或传染病方面的发现每十年左右颁发一次;基础分子生物学的发现和疾病治疗的发现交替出现。

在过去的十年中诺奖将揭晓 这些华人科学家被看好,医学奖项多次回归基础研究。例如,2013 年因发现细胞内运输机制而获奖;2016年因发现自噬机制而获奖;2017 年因控制昼夜节律的生物钟而获奖;2019 年因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而获得奖励;2021 年因细胞如何感知温度而获奖。2015 年、2018 年和 2020 年也分别获得了专注于疟疾、免疫肿瘤学和丙型肝炎等临床应用的发现。

今年备受期待的疾病遗传基础的突破性发现还包括 BRCA 基因突变在乳腺癌和卵巢癌中的作用,以及各种类型地中海贫血背后的基因变化在新基因疗法中的作用。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