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儿童年龄符合我国古代总角(那个儿童年龄符合我国古代总角)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10-18 17:10:08 298 0

下列哪个儿童年龄符合我国古代总角所指年龄?

儿童年龄符合我国古代总角所指年龄,我觉得应该是13岁,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龄,这是一个人的本命年,而且古代的时候,13岁应该是一个比较大的年龄了。

儿童年龄符合我国古代总角(那个儿童年龄符合我国古代总角) 第1张

总角是指多少岁蚂蚁庄园

总角是古人对孩子幼年时的一种泛称,一般八岁到十四岁的未成年时期都可以被称为总角。

总角[zǒng jiǎo]

释义: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详细解释

1、古时儿童束发为两结,向上分开,形状如角,故称总角。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这院门上也有四五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

2、借指童年。

晋陶潜 《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白话译文:晋陶潜 《荣木》诗序:“我在孩童时,已经接受了修齐治平的儒学之道,可如今头发已经斑白,却还是没有什么成就。”

笔顺

扩展资料:

古代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人都会有不同的称呼,就像我们今天习惯用90后、00后类似的称谓来概括某个年龄段的群体一样,古代的总角、弱冠、及笄等也是用来指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用语。

由于古代的小孩子小时候喜欢把头发扎成两个小揪揪,看起来头上就像顶了两个小角一样,所以才会有“总角”之说。不过跟弱冠及笄等不同的是,总角一般用来泛指某个年龄段,而不是具体指代某个年龄点,所以在古代,总角可以是十三四岁,也可以是八九岁,没有那么严格的规范。

总角是指多少岁

总角是古人对小孩童年时期的称谓,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

比如古人对小孩幼年时期,不同年龄称呼也不同:

初度,指小儿初生之时,后也代称生日。《离骚》中记载:“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赤子,指未满周岁的婴儿。因为婴儿的皮肤微微泛红。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始龀(chèn),指男孩8岁,女孩7岁。

黄口,指10岁以下的儿童。

幼学,指10岁。《礼记·曲礼上》中记载:“人生十年曰幼学。”

除此之外,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哪几个儿童年龄符合我国古代“总角”所指的年龄段?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

出自诗经齐风甫田

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

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

婉兮娈兮。总角丱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译文

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惶惶。

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深深长势强。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怏怏。

漂亮孩子逗人怜,扎着小小羊角辫。才只几天没见面,忽戴冠帽已成年。

注释

①无田(diàn 佃)甫田:不要耕种大田。田(diàn 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

②莠(yǒu 有):杂草;狗尾草。骄骄:犹“乔乔”,高大貌。

③忉忉(dāo 刀):心有所失的样子,一说忧劳貌。

④桀桀:借作“揭揭”,高大貌。

⑤怛怛(dá 达):悲伤。

⑥婉、娈:毛传:“婉娈,少好貌。”

⑦总角:古代男孩将头发梳成两个髻。丱(ɡuàn 贯):形容总角翘起之状。

⑧弁(biàn 辨):成人的帽子。古代男子二十而冠。

古代总角指多少岁

古代“总角”指的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童年时期。在我国古代时,人们总把幼童的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总角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之中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对孩子的其他称呼

不满周岁度:小儿初生之时。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小孩。汤饼之期:指小孩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九龄:为9岁;黄口:十岁以下;指数之年:儿童九岁;幼学:十岁;外傅之年:儿童十岁;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