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3类防雷高度多少米,需要做防侧击雷吗
高度超过60米的建筑物需要做防侧击雷.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以下简称《雷规》)规定,第二类、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高度超过60米的建筑物,其上部占高度20%并且超过60米的部位应采取防侧击雷,而其余部位不需要采取防侧击措施。
例如100米的高层建筑物,只要在80-100米之间高度范围内设置防侧击雷;70米的高层建筑物,也只要在60-70米之间高度范围内设置防侧击雷。这是由于低于60米的建筑物,闪击侧边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
扩展资料:
防护重要性
我国建筑物敷顶避雷带的安装率比均压环高出很多。顶避雷带的作用是保护建筑物免受直击雷的伤害,然而近年来,建筑物频繁受到雷电的侧击,对于侧击雷疏于防范。侧击雷不同于直击雷,由于建筑物楼体的高度不一定,因此可能遭受侧击雷的部位也不一定。
从某种意义上说,侧击雷更具破坏性。侧击雷不仅难以预见,产生的危害更是不可小觑,当建筑物遭受雷电侧击之后,电流很有可能随着电气设备的线路或者金属门窗传入楼体内部,这对于建筑物内的人员和设施是个极大的威胁。如果建筑物内敷设了防侧击雷的均压环,可以很大程度的降低伤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侧击雷
防雷等级如何划分?
一级防雷: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人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级防雷: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级防雷: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防雷注意事项
留在室内,关好门窗。在野外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要将手表、眼镜等金属物品摘掉,千万不要在离电源、大树和电杆较近的地方避雨。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以减少直接雷击的危险。双脚要尽量靠近,与地面接触越小愈好,以减少跨步电压。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要靠近打开的门窗、金属管道。要拔掉电器用具插头,关上电器和天然气开关。切忌使用电吹风、电动剃须刀等。不宜使用水龙头。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防雷资质
第三类防雷规范标准
自然界,对于人类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同时也是陌生的。就拿雷电现象来说,每个人都不陌生。但是,雷电机理和雷电的防护研究,却又是如此高深莫测!
放电类型:
90%云对地放电是负极性
总的来说,放电开始于云端的负电荷而扩展到正电荷的地面。
然而,大量的放电现象发生在云层之间。
雷电波幅:
80%雷击不超过40kA
GB 50057显示,对于一类防雷建筑物,首次负极性雷击波幅是100kA。
实际上,80%的雷击波幅仅仅在30kA-40kA。
电压漏斗:
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
当雷击建筑、树木、甚至地面,雷电流进入地面,形成电压漏斗,产生电压的梯度。
上图形象的解释了跨步电压的危害,也间接解释了GB 50057合理要求"防直击雷的专设引下线距出人口或人行道边沿不宜小于3m",并做特殊处理。
反思一下:GB 50057提倡把所有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内部的引下线有何隐患?雷电流真的会乖乖的按照中国人的想象分流?国外标准为何规定引下线沿建筑外围(perimeter)?
再反思:在户外开阔地带,人穿戴金属笼子就可以防止直击雷吗?就可以保人身安全吗?
SPD: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
暂态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感应过电压 、雷击过电压,都可以产生浪涌电流,雷击产生的过电压最高能达到额定电压的100倍!配电系统和弱电系统安装SPD刻不容缓。
雷击损失类型:
基本和GB 50057相同
对比GB 50057,IEC 62305把雷击损失分为四类。相应的,GB 50057把防雷建筑物分为三类,IEC 62305分为四类。
大体上,GB 50057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相当于IEC 62305的第一类,GB 50057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相当于IEC 62305的第二类,GB 50057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相当于IEC 62305的第三类及第四类。
建筑物防雷等级划分有哪几类?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
最这也能够帮助我们以后在修建房屋或者居住时,给自己加上一层保险近,夏季来临多雷阵雨等情况,我们也看到了不少的雷击事件,如树撞出的雷电把电线杆子劈的火花四溅,让人心惊肉跳,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建筑防雷的等级划分有哪几类,它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这也能够帮助我们在家的生活或者居住当中,给自己加上一份保险。
1.建筑物防雷等级划分以及划分的规则。
目前根据国家的防雷规范上显示,对于住宅建筑物防雷的划分有以下几类,简单来说就是一级防雷,二级防雷和三级防雷,一级防雷就是建筑高逾100米的,二级防雷它的标准就是19层以上或者建筑物高于50米的,三级防雷就有许多的标准,包括雷电次数多的,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者等于0.06次/A等标准.目前根据建筑物的不同使用用途对于建筑物防雷的标准也有所调整,包括国标与部标,他们的建筑防雷标准是不同的,住宅建筑它是不属于一类标准的,这些都是一些特殊的情况,如果需要详细了解,我们可以去查询国家关于建筑物防雷等级划分的细则,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2.我们来了解一下防雷的装置以及雷电它的产生。
我们平时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防雷装置,包括接地线,引下线(将接闪器收到的雷电流引至接地装置。引下线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或利用建筑结构中的主钢筋。),接闪器,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分类,包括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都是上述三类当中的。而雷电也分为三类,包括直击雷,球形雷,感应雷三类随着空中云层电荷的积累,其周围空气中的电场强度不断加强。当空气中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在两块带异号电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地之间的空气绝缘就会被击穿而剧烈放电,出现耀眼的电光。
建筑物的防雷等级划分有哪几类?划分依据是什么?
分为三类:
一、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制造使用或者存储火药、炸药、起爆物、火工品等大量危险物的建筑,遇到火花会爆炸,并且有可能造成巨大人身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建筑;
2、国家级会堂、办公楼、档案馆、国际机场、大型展览馆、大型候车站、国际港口客运站、国宾馆、大型旅游建筑和大型体育场馆;
3、国家级计算机中心、通信枢纽、以及对国家意义重大的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
4、制造、使用、存储危险爆炸物、包括露天气罐和油罐等可能引起爆炸并且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的建筑物等;
5、预计年雷击次数大于0.06次的省、部级办公楼及其它重要的或者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
6、预计年雷击次数大于0.3次的住宅及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
以上所列出的建筑物都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这些地方的防雷级别非常高,需要重点做好防雷接地工作。
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1、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档案馆;
2、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12次小于0.06次的部、省级办公楼及其他重要的或者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3、预计雷击次数大于等于0.06次小于0.03次的住宅、公共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
4、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5、考虑到雷击后果和周围条件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6、年平均雷暴日15天以上的地区,高度15米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建筑物。年平均雷暴日15天及以下的地区,高度为20米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建筑物。
划分:
0区: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区: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2区:在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而在不正常情况下偶尔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10区:指正常运行连续成长时间、短时间连续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环境。
11区: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仅在不正常运行时偶尔出现爆炸性粉尘、纤维的环境。
21区: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并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
22区:具有悬浮、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环境。
23区:存在固体可燃物质,并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环境。
扩展资料
防雷工程即指因防雷需要而涉及到的所有工程。防雷工程包括: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外部防雷通俗的讲,即防直击雷;内部防雷指防感应雷。外部防雷最直接的目的即保护人身安全,内部防雷则是保护设备不受雷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防雷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