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晚期智人(晚期智人是山顶洞人吗)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10-24 18:10:12 403 0

早期、晚期猿人、早期、晚期智人分别有谁?

早期猿人:目前归属这一类的有奥杜威的“能人”,还有以肯尼亚1470号头骨命名的鲁道夫人。

晚期猿人:德国的海德堡猿人,中国的元谋人、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弗洛里斯人,尼安德特等。

早期智人:一般将大荔人、金牛山人、马坝人等中国古人类归入早期智人。

晚期智人;山顶洞人、柳江人、资阳人

晚期智人(晚期智人是山顶洞人吗) 第1张

世界“三大晚期智人”是?

三大晚期智人:山顶洞人北京西,阿尔法卢在非洲,欧洲法国克罗马农。

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区别?

早期智人(early stage H.sapiens)又称古人(Paleoanthropus)。生活于距今约20万年至5万年前的古人类。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70多处,世界上最早的早期智人化石的地点有两个:一个是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发现于1848年另一个是德国迪塞尔多夫(Dusseldorf)附近的尼安德特(Neanderthal)河谷一个山洞中发现(包括一个成年男性的颅骨和一些肢骨化石,约生活于7万年前),发现于1856年,由于直布罗陀头骨化石发现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其资料直到1864年才发表出来,而最早被人们重视的是尼安德特河谷发现的人类化石。因而过去古人类学上曾将早期智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尼人)。早期智人(古人)阶段的化石,在亚、非、欧三洲许多地区都有发现。古人的主要特征是脑量较大(男女平均为1400毫升),但脑的结构却比较原始。眉嵴发达,前额倾斜,鼻部肩宽,颌部前突。虽然较猿人进步,但仍有不少原始性质。我国广东的马坝人(1个头盖骨,生活于10万年前,1958年发现)、湖北的长阳人(1块左侧上颌骨断片及其上2个牙齿,生活于4~6万年前,1956年发现)、山西的丁村人(3颗牙齿,生活于10万年前,1954年发现)、陕西的大荔人(1个较完整的头骨,1978年发现)、山西的许家窑人(顶骨3块、枕骨2块,左上颌骨一块和一些零星的顶骨破片和牙齿,生活于旧石器时代中期,1976、1977年发现),以及法国的圣沙拜尔(La Chapelle-aux-saints)人(1908)、赞比亚的罗德西亚(Rhodesia)人(1921)、巴基斯坦的斯虎耳(Skhul)人(1931~1932)等均属尼人类型,但体质上有明显差异。有的学者认为,古人可分两类:以尼安德特人和圣沙拜尔人为代表的一类称为典型尼人和以斯虎耳人为代表的非典型尼人。非典型尼人脑量小于典型尼人,而形态特征则更接近能人即早期猿人。一般认为,西欧尼人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绝灭的旁支。古人打制的石器种类更多、更精细,已有复合工具;不但会用天然火,而且会人工生火;已穿兽皮。开始有埋葬死者的风俗。社会形态已进入早期母系氏族社会,已从族内婚发展到族外婚,即一氏族的成年男子集体与另一氏族的成年女子结婚。 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至于典型尼人的消失问题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尼人在当地进化为晚期智人;二是认为尼人的消失不是由于就地进化,而是由于较进步类型的新居民的侵入,取代了当地的尼人。

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的代表是什么?

我国人类学家根据体质形态的发展,把“完全形成的人”

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阶段。

目前所知的早期猿人化石都是在东非发现的,其年代约自三百八十万年

前至一百八十万年前。

最早的早期猿人可能是从1974 年开始在东非坦桑尼亚莱托利尔地层发现。

晚期猿人又称直立人,我国通常称之为猿人。生存年代约从一百八十万

年前至三十、二十万年前。

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早期智人又称古人,生活于距今约三十万年(或

二十万年)至约五、四万年前。

后者比前者在进化上要高等,智力要高.

晚期智人的体质特征

晚期智人脑颅较高较圆。脑容量为900~1300立方厘米(克罗马农人1500~1600立方厘米)。眉嵴中等至缺如,不成连续的条形骨嵴。颅骨最宽处较高(后面观)。面部较扁平(鼻与牙齿更接近与眼窝在一条直线上)。颏部发达。门齿相对较小。无牛齿症。骨骼比尼安德特人纤细。耻骨较窄而粗壮。肩胛骨外侧有腹沟。长骨较直,关节面较小。屈指肌握力较小。 晚期智人体型非常接近现代人,已开始分化出四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棕种人、黑种人)。

中国晚期智人化石的发现主要有哪些?

我国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主要有柳江、资阳、山顶洞、河套等标本。含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物而没有人类化石的地点更多,如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湖南、江西、广西、云南、四川等都有这类遗址。在西藏定日县也发现了旧石器。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山西的峙峪、河南的小南海和四川的富林等遗址。

柳江化石是1958年在广西柳江县新兴农场通天岩的岩洞中发现的。化石材料包括一个完整的头骨(缺下颌)、两段股骨,还有右髋骨、骶骨、脊椎骨,属于一个中年人个体。

这个头骨具有黄种人的许多特征,如颜面上部、鼻梁和嘴部向前突出的程度与现代黄种人相一致,硬腭中等大小,先天性第三臼齿缺乏和门齿呈铲形等。年龄在40岁以上。没有发现文化遗物。动物化石属我国华南山洞中常见的大熊猫一剑齿象动物群,表明当时的气候是温暖湿润的。

资阳人化石是1951年修建成渝铁路时在四川资阳的黄鳝溪大桥桥墩工程中发现的一个老年妇人头骨。头骨的颅顶部分保存完整,颅底大部缺乏。另有硬腭一块,还发现一个骨锥。

头骨比较小,但仍在现代中国人的变异范围内;有一些原始性状,如眉弓较发达,枕骨内面的大脑窝比小脑窝深而且广等。与资阳人标本共存的动物化石有猛犸象、鹿等。有人认为资阳人的时代较晚,但目前还无定论;这里仍把它作为新人化石之一。

山顶洞化石是1933年在北京周口店猿人洞上方的另一个小山洞中发现的,包括三个相当完整的头骨,一男两女,加上其他零星头骨,至少代表八个人,同时发现有骨器和少量石器。

1939年,专家魏敦瑞研究山顶洞头骨,认为男性老人接近日本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过去叫虾夷人),中年女人似爱斯基摩人,青年女人似美拉尼西亚人。

1922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的大沟湾发现过大量动物化石,其中有一颗小孩的上外侧门齿。1956年,内蒙古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又在乌审旗嘀哨沟湾村附近发现了人类的左股骨的下半段和一块右顶骨破片。这就增加了对河套化石形态的了解。近年又在这一地区发现额骨化石。

据报道,在中国台湾台南左镇菜寮溪发现了人头骨片,其年代可能在1万~3万年之间。这是中国台湾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

还有在辽宁建平发现的一段肱骨和山东新泰发现的一个臼齿,都属晚期智人;但难以确定是更早些还是更晚些的晚期智人。

此外,还有在吉林榆树周家油坊发现的两块头骨碎片和一根胫骨,在江苏泗洪下草湾发现的一段股骨,云南丽江发现的三根股骨。三处的人骨化石,都可能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或其后的人骨。它们确切的地质时代还难以确定。

中国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具有明显的黄种人特征。而且,不仅晚期智人化石如此,前面各章所述的中国的早期智人以至直立人化石也具有不少黄种人的性状。

早在1941年,魏敦瑞就指出北京猿人具有一系列与蒙古人种密切相关的性状,如头骨前部正中有矢状脊,后部有缝间骨(印加骨),以及宽阔的鼻骨,鼻梁侧面的轮廓,前突的颧骨,上颌骨的额蝶突,圆钝的眶下缘,铲形的上门齿,上颌、外耳道和下颌的圆枕,股骨的极度平扁和肱骨发达的三角肌粗隆等。从而,他认为北京猿人是智人的直接祖先,与蒙古人种的关系比与其他人种,特别是白种人的关系要密切得多。

从现有的化石证据来看,在中国发现的人类上门齿化石都是铲形的,如元谋、周口店、和县、郧县、桐梓、营口金牛山、丁村、柳江、河套、山顶洞的标本,无一例外。在新石器时代和现代中国人的标本中,铲形上门齿占有极高的百分率,高于任何其他种族。

另一有关牙齿的特征是第三臼齿的先天性缺失。蓝田猿人的下颌骨是老年人的,但两侧都没有第三臼齿,这是先天性缺失的例子。年龄在40岁以上的柳江上颌骨也没有第三臼齿;在现代人中,第三臼齿先天性缺失的百分率在蒙古人种中最高。

从额骨化石来看,蓝田、北京周口店、和县、大荔、马坝、资阳的头骨上都有明显程度不同的矢状脊。保存有部分鼻骨的化石,如蓝田、北京周口店、营口金牛山、大荔、马坝、柳江和山顶洞等标本,都有较宽阔而较垂直的鼻部。保存有颧骨部分的标本,如北京周口店、营口金牛山、大荔、马坝、柳江和山顶洞化石,都具有向前突出的颧骨。印加骨存在于北京周口店、大荔、丁村和许家窑的人化石标本。

上述这些在现代蒙古人种中出现率特高的性状,在中国发现的从直立人直到晚期智人中都经常出现,显示着后者对前者亲缘上的继承关系。自然,在这漫长的人类发展过程中,必然也与其邻近地区的人种不断有基因的交流。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