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简介)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10-27 05:10:09 276 0

赵惠文王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赵惠文王(约公元前309年─公元前266年),亦称赵文王。嬴姓赵氏,名何,战国后期赵国第七代君主,赵武灵王次子。

其母是深得赵武灵王宠爱的王后吴娃。赵何乃是赵武灵王次子,并非长子。赵武灵王的长子是公子赵章。周赧王十六年(前299年)五月,赵武灵王传位于赵何,自称主父,但后来在赵惠文王朝会群臣时,赵武灵王看到高大的长子向幼弟屈尊叩拜,心有不忍,在前295年封赵章于代地,为安阳君。

赵惠文王在位时有蔺相如、廉颇、平原君、赵奢等文武大臣,政治清明,武力强大。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葬于赵王陵。

人物生平

赵惠文王继位初以年幼,由相国肥义辅政。赵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原太子章和辅相田不礼起兵反对赵惠文王,杀死了肥义。兵败后逃到主父(赵武灵王)所居的沙丘宫。公子成和李兑派兵包围了沙丘宫,杀死叛乱的安阳君公子章和大臣田不礼。公子成随即下令,以主父窝藏反贼的罪名围困沙丘宫达三月之久,并断绝宫里的粮食和饮水的供应。最终饿死主父(即赵武灵王)。后李兑为相,与公子成长期专断国政。

公元前292年,赵惠文王于南行唐筑城。前288年左右,魏昭王在强秦进攻之下,将葛孽(今河北肥乡县西南)、阴成两地献给赵惠文王为"养邑",欲联赵抗秦。同年,赵国派董叔联合魏军攻宋。次年,赵国与燕、韩、魏、齐五国联兵攻秦,迫秦废除帝号,并使秦将先前夺取的王公、符逾归还赵。

次年,赵与秦、燕、韩、魏五国举兵伐齐,赵惠文王并以相国印授燕将乐毅。五国破齐后,赵、燕军仍联合攻齐。秦国却早将大军调回攻三晋,其中赵国的蔺(今山西离石西)、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两城为秦将白起所攻取。

秦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本为卫国领地,后属齐),威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山东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

赵惠文王二十年(公元前278年),廉颇向东攻打齐国,破其一军。赵惠文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76年),再次伐齐,攻陷几。次年廉颇攻魏,陷防陵(今河南安阳南二十里),安阳城(今河南安阳县西南四十三里)。赵国一度强盛,成为东方六国阻挡秦国东进的屏障。

轶事典故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喜好剑术。

赵惠文王为什么饿死赵武灵王?

原因如下:

赵武灵王原本打算自己安心出去打仗,把王位传给赵何,让赵何在臣子的辅佐下管理国家。但是被废了的太子章却对这件事情咽不下气,于是就联合田不礼起兵谋反,但是他们谋反很快就被赵成和李兑给镇压住了。赵章看形式不对,于是就和田不礼退到了赵武灵王住的沙丘宫内。

当时李兑想向赵何请示,但是被赵成给阻止了。赵成说如果这件事情让赵何知道了,赵何很难下令把自己哥哥和父亲杀死,到时候就会非常难处理。如果先把他们解决了,那么赵何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了。

于是赵成和李兑就把沙丘宫给团团围住了,而且还给里面断水断粮。很快宫里的那些水果点心就被吃完了,赵武灵王就被活活的饿死在了自己的寝宫里。

对于赵何为什么不去救赵武灵王也有很多说法,一说当时赵成和李兑权势太大,赵何年纪小不是他们的对手,二说赵何不知道赵武灵王被困着,还有说赵何是被权利迷了心窍,所以才不去救的。

赵惠文王的事迹

赵惠文王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国君,他是赵武灵王的次子,嬴姓,赵氏,名何。赵惠文王年幼时就继位了,但是之前的太子章就起兵反对赵惠文王,还杀死了当时的相国肥义,但是最后兵败,躲到了赵武灵王住的沙丘宫。

之后被赵惠文王的人包围,断水断粮三个月,最终饿死了赵武灵王。于是在这次叛乱中的功臣公子成就专断朝政,另一位大臣李兑就做了相国。

赵惠文王是如何夺取王位?他是如何成为赵国第七位君王的?

赵惠文王的王位并不是自己夺取的,而是他的父亲赵武灵王亲手送到他手中的,他还在赵武灵王壮年之时就成为了赵国的第七位君王,但是赵惠文王也的确为了获得王权做出过争夺,争夺的结果就是将自己的父亲饿死在了宫殿之中。

战国时期,赵国终于迎来了一位雄主,在他的带领之下,赵国迅速走向强大,这位雄主就是赵武灵王,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政治改革,比如胡服骑射,这些改革让赵国成为了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霸主,但是赵武灵王在政治上太过于理想化,因为赵武灵王幼年继位,权力交接的并不平稳,所以赵武灵王并不想让自己的接班人也经历这样的事情,所以就提前将权力交给了自己的继承人,而自己则专心于军事。

原本赵武灵王的大儿子赵章是合法的继承人,但是由于赵武灵王宠爱吴娃,所以就将跟吴娃的孩子赵何立为了太子,这就是日后的赵惠文王,不过赵武灵王的这个决定也为日后赵国的分裂埋下了隐患。赵章言行举止非常类似于赵武灵王,而且也很孝顺,赵武灵王见到赵章在庭下跪拜赵何,内心又开始不忍,这个时候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了赵武灵王的头脑中,就是将赵国一分为二,两个儿子分别治理,而且赵惠文王将权力交给赵何之后,内心也有些后悔,想要收回这些权力,这个时候发现已经不太可能了。

最终,赵惠文王赵何跟赵章两人之间发生了冲突,赵何将赵章杀死,并且囚禁了赵武灵王,可怜的一代雄主,被自己14岁的儿子饿死在了沙丘宫。

你知道赵惠文王是如何夺取王位?他是如何成为赵国第七位君王的? 欢迎留言讨论。

赵惠文王(赵惠文王简介) 第1张

赵惠文王是如何成为战国时期赵国的第七位君王的?

赵惠文王赵何之所以会能够成为赵国国君是因为他的母亲非常受宠。赵何的母亲是吴娃,是一位名为吴广的赵国大臣的女儿。吴娃因与赵武灵王所梦到过的少女十分相似,所以才会被召进宫。而吴娃自被进宫后便一直颇为受宠,后来赵武灵王甚至还为了她废黜了王后韩氏。与此同时,赵武灵王还下令废掉了由韩王后所生的太子赵章,转而改立吴娃所生的赵何为太子。

实际上相较于赵何,原太子赵章的相貌秉性其实要更像赵武灵王一些。除此之外,赵章的个人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太子时期也不曾犯过什么大错。如果不是因为赵武灵王太过宠爱吴娃的缘故,赵章其实不太可能被废黜。由此可见,赵何其实是因为吴娃才得到太子之位的。而后在公元前299年的时候,正值壮年的赵武灵王提前禅位给赵何,即位之后的赵何是为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之所以能够早早即位,是因为赵武灵王试图构建“二元政治”。赵惠文王即位之时各诸侯国正处于乱战的局势之中,身为诸侯之一的赵国自然也不例外。面对这种局势,赵武灵王做出了提前退位的决定。他认为赵惠文王即位之后便可接手处理赵国的内部政务,如此一来他自己则可更加专注于对外的军事行动。赵惠文王便就是因赵武灵王的这一目的而得以提前即位的。

赵惠文王即位之时其实年纪还算比较年幼,但是他在相国肥义的辅佐之下很快便掌握了治国之道。所以待赵国因赵章意图夺位而发生“沙丘之变”时,赵惠文王非常顺利地便将这场内乱镇压。通过这场政变,赵惠文王彻底稳固了自己的国君地位,而赵武灵王则于这场政变中活活饿死。

历史上的赵惠文王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赵惠文王唯才是举,用人不以人的出身贵贱为转移,这是贤明君主的突出体现。蔺相如本来是赵国宦者令(宦官的头目)缪贤的门客,可谓地位卑微,就连后来与之同殿为官的廉颇都鄙视他“素贱人”,并且“不忍为之下”。而赵惠文王却不计较蔺相如的出身,当他从缪贤的介绍中得知蔺相如是“勇士”、“有智谋”以后,马上召见,经过面试,印证了缪贤的评价,确信蔺相如有勇有谋,能不辱使命,于是当即委以重任,“遣相如奉璧西入秦”。最后还封蔺相如为“上卿”(战国时最高的官阶)。与此相同,《廉颇蔺相如列传》后半部分记述的赵惠文王重用赵奢的故事也能反映赵惠文王唯才是举的品格。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因大公无私,英勇善战,赵惠文王就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如此爱惜人才,重用有才之士,赵惠文王堪称“明君”。

其次,赵惠文王善纳忠言,从谏如流。这是成为一个贤明君主的必备条件之一,历史上的贤君圣主大都是以此闻名。赵惠文王在为秦王要以城换璧而左右为难之际,能听取宦者令缪贤的推荐,召见蔺相如,并接受蔺相如的建议,“宁许以负秦曲”,争取了主动。在渑池会前,赵惠文王“畏秦”,不想去参加。廉颇蔺相如进谏说:“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惠文王就接受了廉颇和蔺相如的意见,不顾个人安危,去赴渑池会。廉颇又提出为了断绝秦国扣留赵王作人质来要挟的念头,如果赵惠文王“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赵惠文王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在个人安危和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刻,赵惠文王能虚心听取臣下的谏说,以国事为重,确实难能可贵。

同时,赵惠文王的纳谏,并不是没有主见,而是经过比较分析后作出的正确选择。《廉颇蔺相如列传》后半部分记述秦伐韩时,针对是否救韩的问题,赵惠文王召集群臣商议。“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结果大获全胜。另据《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赵惠文王打算出兵攻打燕国,苏代对赵惠文王讲了“鹬蚌相争,渔人得利”的故事,以劝说赵与燕两相和好,共同抗秦。苏代的故事刚一讲完,赵惠文王幡然醒悟。于是,取消了攻打燕国的念头。这些都证明了赵惠文王不是刚愎自用,而是从谏如流的特点。

第三个方面,赵惠文王对臣属赏罚严明,有理有节。廉颇“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有战功,赵惠文王就封他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不辱使命,赵惠文王就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秦王针锋相对,维护了赵国的尊严,赵惠文王又封他为上卿。而宦者令缪贤有罪,想叛赵投燕,这本是杀头之罪,当缪贤知错悔改而“肉袒负斧质请罪”时,赵惠文王就赦免了他。如此赏罚严明,确实表现了一代明君的风范。

由此可见,战国后期赵国之所以能和秦国长期抗衡,不仅因为有廉颇、蔺相如这样的勇将和贤相,更是因为有赵惠文王这样的明君。正是他继承了赵武灵王的基业,广召天下有才之士,从谏如流,赏罚严明,才使得本来弱小的赵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在与强秦的较量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可以说赵惠文王堪称一代明君。

赵惠文王是庙号吗?

惠文是谥号。

庙号,起源于商代,东夷族喜好,同时十分重视祭祀,创立庙号制度。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会特别追上庙号,以视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最初只有四种:创基立业曰“太”(太祖汤、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盘庚、世宗祖甲),中兴者曰“中”(中宗太戊,一说祖乙),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给予祖或宗的称号。

至武王克商,华夏族的祭祀制度,较之东夷明显简化。故周代,也包括东周时代,称王的诸侯国,国君都只有谥号,而没有庙号。

秦代,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妥,连同谥号一并废除。汉代恢复,至隋代,不拘功高,原则上,所有君主都可以拥有庙号。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