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正月十四(正月十四的风俗和禁忌)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12-12 22:12:08 287 0

正月十四的民俗谚语有哪些

正月十四的民俗谚语有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和正月十四雨淋淋,小麦收获一堆堆。

1、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

如今,台州留传着“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调”的谚语。每到元宵之夜,家家户户都吃糟羹。所谓“糟羹”,是先在锅里炒好肉丝、冬笋丝、香菇、木耳、鲜蛏、油泡、菠菜之类,再用米粉调水,烧开,调成糊状,味道鲜美。

吃过糟羹,大家碰见时就说发财羹吃了没有,还相互到各家去吃发财羹。然后,人们走上街头,观花灯、玩焰火、看舞狮、猜灯谜,加入闹元宵的队伍。待深夜回家时,再热一热冷羹,喝上几碗,才心满意足地进入梦乡。

2、正月十四雨淋淋,小麦收获一堆堆

“正月十四”是一个时间概念,是按照阴历年算法来的,这也说明农民还是习惯用老历年来计农事。“雨淋淋”说的是这天下雨天,是一种连续性的淅淅沥沥的雨淋淋的状态,这样的雨水可以足够让野外麦地浇透,这样农民就不用再用人工浇灌麦地水了。

这个时候的雨水有如“春雨贵如油”,因为经过一个冬天的天气晴好,并且去年年底到正月初这一大段时间,天气晴好,太阳光照强,这样土壤中水汽蒸发快,麦地缺水也就更加严重了,所以这一天的及时雨是给麦地一个很好的补充。

台州正月十四过元宵的传说

台州的元宵节有一个特别的传统,就是元宵节一般要放在正月十四过,这里也有一个典故,相传临海历史上有位知县,他的母亲是信佛的,正月十五要吃斋,但年羹本身是带荤的,于是这位知县就把元宵节的时间改到了正月十四,以避开斋戒日。

因为元宵节提前了一天,相反的,中秋节就推后了一天,所以台州地区最传统的方式就是正月十四过元宵,八月十六过中秋。这与浙江其他地区都很不一样。

正月十四(正月十四的风俗和禁忌) 第1张

正月十四又称为什么节

有些地区正月十四又叫元宵节。

据调查,以正月十四为元宵的,除了台州各县(市、区)外,还有现宁海县和象山县,而舟山、温州、绍兴、金华、丽水等地区的元宵均为正月十五。

宁海县,自晋太康元年(280)立县起,长时期属于台州(临海郡),1958年划属宁波专区;象山县,系唐神龙元年(705)分宁海县和时属越州的鄮县置,立县时属台州,到广德二年(764)改属明州[开元二十六年(738)分越州置]。

故元宵为正月十四的地域,系唐前期的台州地域。

关于正月十四几种流传较广的传说

一为孝子改节说。明代临海城关秦鸣雷,生弥月丧母,五龄丧父,出嗣于伯父秦文,未几秦文亦亡故,由其伯母(继母)杨夫人含辛茹苦抚养长大。

嘉靖二十三年(1544),秦鸣雷27岁中进士,廷试对策,阁臣进呈拟第三,时方明世宗祈雨郊坛,看其名,大喜,亲擢第一,为状元。

饮水思源,秦鸣雷对伯母极为尊敬孝顺,每逢节日,总是精心备办佳肴美食供奉。可是伯母信佛,初一、十五都要戒荤吃素,为了使他的伯母也能和家人一起享受节日的口福,特将元宵提前一天。

二为戚继光抗倭说。相传有一年正月十四,戚继光带兵进驻临海桃渚城。当晚,库里的粮食已不够用,考虑到桃渚城里的百姓多次遭倭寇洗劫,为了支援戚家军已经省吃俭用,不能再给他们增加负担。

解粮官张里道带领士兵把剩下的粮食磨成粉,兑水熬成糊状,再加入各种蔬菜、肉类、豆制品和调味品,制成味道不错的糟羹。消息传出,桃渚百姓非常感动,为纪念此事就把元宵改为正月十四,糟羹也成为元宵的传统食品。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正月十四

正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你知道吗?

1、正月十四也叫做元宵节。

2、在宋朝,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七为止,这个阶段都叫元宵节。正月十四即农历正月第十四天,作为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

3、汉族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汉族民 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正月十四的历史由来

正月十四的历史由来:

这一天是临水娘娘的生日,传说她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中国民间立祠供奉,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还有“海上妈祖”之名。一大早人们都要斋戒沐浴来祭拜她,尤其是妇女儿童们,祈祷这位与生育有关的神仙,能保佑他们身体健康,新的一年平安顺遂。

正月十四各地习俗:

拜临水娘娘

中国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于是中国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伏羲诞辰日

甘肃天水一带,称伏羲为人宗爷,以正月十四日为人宗爷诞辰日,这天要举行祭祀活动。前一天晚上就开始准备祭品,祭品有宰杀好的整猪、整羊以及水果和其他食品。院内古柏树上,贴满了小小的红纸人。子时一到,开始读祭文,回顾祖宗的功德,述说现今的美好生活。之后进行朝拜,给人宗爷唱戏,耍社火,祈愿保佑岁岁平安,人寿年丰。祭祀后,供品要分给朝拜者,意为祖先赐给了食物。

正月十四是什么节日?

正月十四是作为农历正月的第十四天,同时它也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各地因地理环境、风俗的不同而有着别具特色的庆祝方式,如拜临水娘娘、伏羲诞辰日、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等等。

扩展资料:

1、拜临水娘娘

汉族民间将正月十四这一天称为“临水娘娘”(又称“顺天圣母”)的诞辰。传说临水娘娘姓陈,是唐朝大历年间的人,后来成为了拯救难产妇女的神仙。

于是汉族民间立祠奉祀,称为“临水娘娘”、“顺天圣母”。其实,是妇女们在没有地位、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为自己塑造的一位保护神,也是她们畏惧难产而鼓舞自己的一种方式。

2、喝亮眼汤

新昌有正月十四喝亮眼汤的习俗。汉族民间有个说法,这十四夜亮眼汤一喝,就说明春节也过得差不多了,大家得开始振作精神开始新一年的工作。那么,这传说中的“亮眼汤”到底是什么样的?汤中到底藏着怎样的历史呢?

一般来说,春节到正月十五是最后的高潮。不过在宋朝,从正月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七为止,这个阶段都叫元宵节,正月十四夜也是在元宵节里的,所以那天就要喝亮眼汤。

除此之外,正月十四夜,平常人家还会在自家的各个角落里撒上乌梓,因为据汉族民间传说,角落里倒一些乌梓,可让老鼠眼睛瞎掉,猫的眼睛更亮,把老鼠都吃完,这样就可以保护粮食不让老鼠吃掉。

乌梓其实是山上的一种野果,由于乌梓用新昌话讲就像“眼珠子”,意思就像多双眼睛盯着自家的粮仓不被老鼠侵害。说来说去,这十四夜是跟“亮眼”的确有蛮大关系的,喝上一碗亮眼汤,然后用雪亮的眼睛去欣赏元宵灯会,以美好的心情来迎接新的一年。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