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要把复工复产与什么结合起来(我们在复工复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12-16 00:12:10 204 0

山东出台政策措施推动复工复产 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有序转动起来,必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连日来,我省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自然资源等领域有序转动起来,畅通经济社会循环。

受疫情影响封闭高速收费站全部恢复通行

路网通畅是保障复工复产的关键。记者近日从省交通运输厅获悉,根据国家“五个严禁”部署要求,我省积极恢复正常交通运输秩序,全力打通因疫情影响临时封闭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切实保障高速路网畅通,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提供有力保障。截至2月21日18时,全省因疫情影响封闭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全部解除封闭恢复通行。

为疫情防控相关项目用地开通“绿色通道”

2月21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自然资源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推出12条措施,涉及疫情防控项目用地和重大项目用地审批、土地交易、不动产交易、矿业权勘查开采、自然保护地旅游区复工复产等多方面。

其中,疫情防控和重大项目用地保障最受关注。根据《通知》,对疫情防控项目和急需的省重大项目、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省“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和保障性住房、教育、医疗卫生、乡村振兴、扶贫等社会民生项目,可预支一定数量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用于建设项目新增用地的审批。对疫情防控相关项目办理建设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等手续的,坚持特事特办原则,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审批方式,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对符合要求的以最快速度许可。

生鲜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上线

2月21日,由省商务厅主办的山东省生鲜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上线发布。平台旨在通过网上实现农产品种植基地、合作社、供应商与商超、电商平台、批发市场以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等各类渠道的对接,打造生鲜农产品线上数字供应链,解决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供应链不匹配带来的局部地区农产品滞销难卖问题。

截至目前,平台已累计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399条,对接供应方353家,重点涉及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禽蛋等品类,累计供应信息包括蔬菜类4800吨、肉类290吨、水果类6800吨、水产类200万吨,累计带动农产品成交量80吨,成交额达60万元。(大众网)

要把复工复产与什么结合起来(我们在复工复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1张

社会经济?

中国的疫情已近尾声,经过全国上下的艰苦努力,总算基本渡过难关。此次疫情来势凶猛,中国政府采取的断然隔离措施很到位,加之正值春节放假,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对经济造成的损失,不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极其惨重的。仅就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停工停产以及春节消费黄金期的完全停顿,其损失就是极其高昂的。我们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来简单分析一下,就不难得出结论。

从宏观上来看,疫情相当于使中国经济停滞了一个季度。2019年中国的GDP是99.1万亿元,按照正常的发展速度,哪怕中国经济今年只增长5%,也会超过100万亿元。在第一季度颗粒无收的极端情况下,就减少了25万亿元;在此基础上打一个对折,就是12.5万元;再打一个对折,也有6.2万亿元,相当于减少了一个正常年份的增加值。保守估计,疫情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的损失应当在5—10万亿元的范围之内,约占中国GDP总量的5—10%。

从中观上来看,除了保证14亿人口的基本吃穿用度的企业和行业,包括能源、电力、交通、医疗用品、食品、供水等,许多企业和行业都停工停产了。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首先是餐饮业,由于存货受损,加上租金和员工工资等刚性支出,遭受了阶段性的毁灭性打击。严重依赖线下的服务业,如旅游、娱乐、航空、零售等,也受到了严重打击,出现了收入大幅度下降的“断崖效应”。201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005万亿元,旅游业收入0.514万亿元。2020年春节长假,消费几乎停摆。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比上年同期下降近73%。餐饮业受冲击后,随之而来的,食品粮油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以及其他原材料供应企业都被连累。受工人返程、工厂延迟复工等原因的影响,导致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等也陷入停滞状态。总体而言,从受冲击的程度来看,民企大于国企,小微企业大于大企业,农民工大于正式员工。

从微观上来看,企业的损失可以算细账。笔者有一位企业家朋友,就算了这样一笔账:“制造业一年最多300个工作日,疫情多放假15天,占5%,一年产值减少5%,而房租、人工、库存、五险一金等成本却不减。很多制造企业一年利润也就5%,这一年差不多就白干了。”新潮传媒集团复工第一天,作为自救手段的第一条,就宣布裁员500人。其董事长说,账上尽管还有近10亿元现金,但如果收入归零,也只能活六、七个月。该集团的其它措施包括:高管带头降薪20%,危机期间不拿绩效工资,“兄弟姐妹们,蹲下,是为了更好地起跳”。

上述冷冰冰的数字背后,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状况。疫情之下,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个看到的裁员或倒闭企业,还有广大的上下游的供应链与代理商,更有成千上万的员工与家庭,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无形的损失,一方面是损失,另一方面是也激励千千万万的劳动者鼓起勇气、再次创业的巨大精神动力,任何的企业、政府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们,都不要忽视这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

社会经济的运行,自有其客观规律,诸如疫情之类的“例外因素”会产生影响,但不会从根本上动摇经济运行的内生因素。有一种所谓“灾难经济学”或“战争经济学”的说法,就是灾难和战争类似于“破窗理论”中的那块玻璃,将其打碎,就可以启动经济发展。这种说法,来源于凯恩斯的“挖坑理论”:“如果我们的政治家们由于受到古典学派经济学的影响太大,想不出更好的办法,那么建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战争都可以起着增加财富的作用”。这种理论,充其量只是一种对现象的描述,并没有触及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具体说来,经济发展源于三大内生因素:一是由于人的吃穿用度等客观刚性需求而促使劳动者更加迸发出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潜力,也就是人力资本的因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决定性因素;二是作为社会经济增长平台的企业组织,也是劳动力发挥创造性的载体,一定会发挥组织劳动力和社会其它资源进行生产的驱动作用,这就是市场的那只“看不见的手”;三是政府对经济的强力干预,随之而来的一些政策措施可以对经济起到启动和牵引的效果,这可视为政府伸出的那只“看得见的手”。只要有了劳动力、企业和正确有效的政策措施这三大经济内生因素,社会经济一定会在短期内启动并加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有可能出现六大社会经济效应。

一是被压抑的消费和生产能力释放所产生的“弹簧效应”。

这几天,全国范围的复工潮汹涌,这是在响应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的主题。那次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会议指出,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会议特别强调,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从宏观上看,中央的上述要求和相关政策走向,势必会使被疫情压抑的消费和生产能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由此而出现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局面,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弹簧效应”。

静止的弹簧是毫无力量的,而施加越多的压力,它向上的弹力就会越强,这就是“弹簧效应”。这种效应在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它的核心要义就是,某一事物受到的环境压力越大,其自身的爆发潜力和空间也就越大;受到的环境压力越小,其自身的爆发潜力也越小。一场大的灾难,必定蕴含了一些新的能量。此次疫情,对中国的考验亘古未见。以城市和省区为单位进行全国范围的隔离和延长假期,相当于对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的社会经济施以极大的反向压力,一旦这种压力消除,它所产生的“弹簧效应”将是极其明显而力量巨大的。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大范围、大幅度推开,有可能会出现“四抢”的现象:抢劳动力、抢原材料、抢银行贷款、抢市场客户。由此会导致各方面的价格上涨,几个月之后待一切恢复常态,价格也会慢慢回落。这就既需要政府推出的政策有针对性和持续性,更需要微观层面的企业对宏观大势和中观政策走向有比较清晰而精准的把握,从而未雨绸缪,根据行业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及早采取行动,把“四抢”所导致的负面影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二是公共卫生应急预防体系建立后形成冗余度的“过度补偿效应”。

“过度补偿”是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其《第五顶修炼》中提出来的,大意是:在一个系统中,动作和反馈有时间差,让你觉得付出的动作没有回报,于是施以更大的付出,最后发现用力过猛,导致更多的悲剧。

关于“过度补偿”的含义,我曾经将其概括为“和面理论”,就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许多省区、城市和企业通过这次疫情,反思和发现自身在公共卫生应急预防体系的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都存在的短板,从而会采取坚决的措施进行弥补。从政府的视角来说,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需要吸取经验教训,以体现政治正确,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过度补偿”。

疫情过后,各地政府和有些企业势必会采取更多的措施建立预防体系,这就需要很多的投入。当投入超过需求,哪怕是最高极限的需求,就会形成过度的冗余度,从而形成某种“过度补偿效应”。这种效应的好处,就是有利于经济的加速启动,可以说是某种“破窗效应”的变种。从我们国家的治理体制的完善与提升来说,这种“过度补偿效应”带有某种不可避免性,它是疫情过后的惯性力量使然,不是理性的思维所能扭转或制止的。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企业只能因势利导,在这种大趋势下找到自己发展的机会与路径。

有的时候,个体的“过度补偿”并不带来对于整体的损害,反而有助于整体的利益。比如,购买健康或财产保险就属于这种情况。如果说保险支出是一种“过度补偿”,只是针对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而言的;对于公众来说,则是一种带有互助性质的慈善行为。疫情之后,公众应该提升这种健康保险的意识,适当从总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为“过度补偿”,是十分有益处的。

三是粮食、医疗和健康产业高速增长所产生的“涨潮效应”。

最近几天,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媒体密集报道多个地市的党政“一把手”下馆子吃饭,南京市长则是去实体书店买了两本书《南京传》和《浮生六计》。其意自明,前者就是想把餐饮业作为启动经济的“引擎”,后者传达的信息或许是“知识就是力量”吧,同时也希望人们走出家门去逛街。我个人从中悟出一个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清朝名臣曾国藩写给他弟弟曾国荃的两句诗“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疫情过后,粮食、医疗和健康产业等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会出现一个“涨潮效应”。把这三类产业放在一起来讨论,是因为它们才是维系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快乐的物质基础。

民以食为天。疫情持续时间这么长,全中国十几亿人要吃喝拉撒,其基础物质条件就是粮食,以及由粮食洐生出来的鸡鸭鱼肉蛋奶糖。疫情开始时,湖北省公开说,粮食够吃一年,后来又说够吃半年。不管怎么说,总是没有听说什么人被饿死,或者粮食及其他食品的调运和供应发生严重问题。至于农副产品的品种、质量和价格等方面出现问题,在这么严重的疫情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俗话说:“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不违农时”是农业生产的“天条”。疫情过后,粮食生产是当务之急。美国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其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捧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犹豫和动摇。支持粮食及相关食品产业的发展,是疫情之后中国面临的重大而长远的课题。

科技进步是战胜疾病的主要力量。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与疾病斗争的历史。最初人类面对瘟疫只能寄托于神灵、依靠原始宗教,付出惨痛代价。20世纪以来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引发传染病的各种病毒结构和属性有了更加深入系统的认识,抗生素、疫苗、电子显微镜、基因测序技术等现代科学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为鉴定病毒、研发药物、制备疫苗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和治疗基础。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近些年来,世界各国在抗击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重大传染病中,科学技术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只有依靠科学技术,人类才能从根本上找到战胜疫病的有效途径和解决方案。疫情之后,医疗科技事业必将得到快速的发展。

通过这次疫情,让更多人明白,生而为人,充满了遗憾,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无数次思考生与死,仍不得其解,每一次天灾人祸的时候,才会感叹生命的美好。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为了预防疾病,人们会采取很多措施,许多尽管不尽科学合理,但由于权威人士和权威部门不能及时地传播正确的信息和方法,人们还是会“自我救赎”。比如,疫情期间发生的“双黄连事件”,稍微有一点医学常识的人会认为这是瞎扯,但有些企业就是这么宣传,在那种“病急乱求医”而去抓救命稻草的危急和混乱时刻,出现抢购双黄连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由此追溯到2003年的非典疫情,许多单位和个人抢购板蓝根,实属异曲同工。这里所讲的健康产业,并不是指开发几种不靠谱的“灵丹妙药”,而是指与人民形成健康生活习惯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和产品,比如各种体检设备、健身器材、健身场所和疗养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需要系统化的思考和构建,然后根据市场化的原则交由企业加以运作。

如果上述三类产业真正受到重视,一定能够出现快速发展的“涨潮效应”。

四是疫情倒逼一些企业和行业形成的“转型效应”。

对于许多企业和行业来说,疫情是有影响的,但也别把啥锅都甩给疫情,它不过是把有些问题提前暴露而已,对企业只是一种倒逼。对早该倒闭的,逼你倒闭;对早该转型的,逼你转型。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29.58%的中小民营企业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58.05%的企业下降20%以上。同时,85.01%的企业维持不了3个月的生存,在政府和金融机构支持后,一部分企业的维持时间将超过3个月。如果疫情持续半年以后,90%的中小民营企业将难以为继。

不转型,就只有等死。未来最重要的就是企业的数字化经营转型。电商和线上教育具有某种“超视距效应”,它是一种集约化的共享经营模式,是未来世界的主要交流和经营手段。据麦肯锡的权威预测,中国GDP的构成,数字化比例将从2018年的34.8%跃升至2023年的51.3%。此次疫情,更是给这种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型注入了强大的驱动力。平常千家万户须臾离不开的“外送小哥”的走街串巷和挨家挨户,其背后就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经营,它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了。新裂变所产生的新动能,会催生并加速许多行业和企业的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许多行业、企业“凤凰涅槃”的最后机会。

企业数字化的体现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自动化办公,包括线上的绩效创造、评估和考核管理系统。它的本质,就是足不出户而创造价值,当然不会受什么疫情、洪水或地震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数字员工、数字企业、数字行业、数字城市、数字国家和数字地球,这些概念和模式就是未来的方向,拥抱它们的企业,便会基业长青;否则,就去“立地成佛”吧。

五是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地球村效应”。

病毒的传播无国界,世界的关联度越来越紧密,没有哪个国家会幸免。这次疫情,不仅是中国,世界许多国家都出现了病例。据网上报道,截止2020年3月16日,中国以外地区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8.6万例,死亡病例首次超过中国,达6513例;同期中国大陆和港澳台累计死亡病例3218例。

中国政府以前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许多国家不以为然,甚至采取某种极端敌视的态度和做法。以美国特朗普政府为例,为了自身政治利益,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拒绝与国际社会合作控制碳排放,无视迫在眉睫的环境危机,这是在把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性命作为其利益交换的砝码。特朗普政府在应对新冠疫情方面,整整两个月里只考虑经济稳定以便自己竞选连任,犯下了无数低级错误,延误了时机,对其他国家的人民造成了致命威胁。3月17日晚上,我的大学同学从他所生活的美国芝加哥发来一张纽约时代广场空荡荡的照片,说了一句“纽约封城,史无前例”。依我的解读,这张照片表达了两个含义,一是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此次冠状病毒疫情的凶险,二是间接委婉地认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地球村”太小了,国家之间没有给病毒留下“实体隔离带”,更没有“战略缓冲区”。

反观中国,在自身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还没有完全消除的情况下,积极慷慨地向其他国家伸出援助之手,还有什么比携手抗击病毒更能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吗?3月5日,外交部表示:向中方提出援助请求的国家,很多曾经向中国提供过捐助。中国有一句古话:“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中国言出既行,立即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对有关国家施以援手,这也是对于有些国家对中国帮助的回报。

2月13日,中国抗疫初期,伊朗捐赠的N95口罩等第二批医疗物资抵达中国。伊朗驻华大使馆在官方微博上喊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中国胜,中国胜则世界胜!”为中国加油打气。2月25日,中国向伊朗捐赠25万只口罩及5000人份核酸检测试剂盒,上面写着古代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名句:“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2月28日凌晨,中国红十字会5名专家抵达伊朗,同机抵达的还有900公斤医疗物资。

2月20日,中国捐赠日本厚生劳动省1.25万只核酸检测试剂盒。2月29日,中国继续向日本捐赠5000套防护服和10万只口罩。除此以外很多中国地方省市、企业和个人也在积极行动,向日本捐款捐物,为日本加油打气。

3月6日,中国援助韩国10万只N95口罩、100万只医用外科口罩、1万套医用防护服,首批8万只N95口罩和1万套医用防护服于3月11日抵达仁川机场。此前上海市、威海市、南京市、绍兴市政府已向韩国陆续捐赠大批口罩及防护服、护目镜等其他医疗物资。

3月12日,中国向疫情比较严重的意大利派出9名医疗专家以及31吨医疗物资(包含ICU病房设备、医疗防护用品、抗病毒药剂、普通健康人血浆和新冠康复者血浆等)。这是中国在新冠疫情之后,首次向发达国家派出医疗队。网上流传着一个小视频,意大利罗马A线地铁站Re di Roma附近的小区于14日响起中国国歌,并有意大利人大声高喊“Grazie Cina(感谢中国)!”周围居民纷纷鼓掌致意。小米公司在给意大利捐赠的口罩包装箱上,贴着一句古罗马思想家塞涅卡的名言:“我们都是同一片大海的波浪,同一棵树上的叶子。”

有一个特别的细节需要予以特殊关注,就是中国援助意大利的医疗组9名专家,有5人来自四川,而且后续四川又发出一大批抗疫物资给意大利。这其中包含着一段感人的故事。1988年,意大利政府无偿捐助四川建立了最大型的急救中心,30多年来,这个急救中心为四川的医疗服务提供了很大的支撑作用。更重要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意大利的红十字会以及医学会派了14名急救专家驻扎在四川绵阳的重灾区,为抢救伤员做了长时间工作,一共有约900名伤员在意大利专家的指导下转危为安。

3月15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发表电视讲话:“欧盟的团结是不存在的,这都是写在纸上的童话。困难来临之际,我们不能寄希望于欧盟,唯一会向塞尔维亚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中国。”武契奇说完这段话时,在电视近镜头中,可以明显看到他的眼里含着泪水。塞尔维亚从中国采购了500万个口罩,并将寻求中方医疗援助。当天,西班牙与菲律宾也向中国寻求技术及物资援助。塞尔维亚政府16日宣布,在中国驻塞尔维亚使馆和塞尔维亚政府的协调配合下,中国援助首批核酸检测试剂盒于当地时间15日晚运抵贝尔格莱德,这是塞尔维亚收到的第一批来自国外的疫情防控物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和总理布尔纳比奇分别通过媒体向中国表示感谢。我们中国人民也不会忘记,在中国人民全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塞尔维亚政府于2020年2月26日派第一副总理兼外长达契奇专程访华,成为中国发生疫情以来接待的第一位外长。外交部长王毅表示,塞尔维亚代表团专程访华,以实际行动体现塞尔维亚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体现中塞牢不可破的“铁杆之情”,体现在关键时刻相互坚定支持的良好传统。

以德报德,是中国人历来的传统。与此同时,中国人也有不计前嫌、以德报怨的美德。3月6日,美国媒体《市场观察》(Market Watch)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已经对从中国进口的100多种医疗产品(包括口罩、净手湿巾、检查手套等)免除了进口关税。3月12日,钟南山院士和医院重症监护团队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美国重症监护方面的专家进行多方视频连线,双方讨论就新冠肺炎临床研究开展合作。此前,美国副总统彭斯在集会上喊话中国:“中国应该向美国提供口罩等物资,要有大国担当。”彭总指挥大概忘记了,美国还在对中国实施贸易战,“关税大棒”仍然高高地举着。如果美国可以转变态度,诚恳地向中国提出援助的请求,我们也会“以德报怨”对美国施以援手。

中国的种种嘉言善行,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信赖。2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发布会,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感叹:“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国治疗。”这是对中国的医疗水平和国家形象的高度肯定。随着世界各国抗击疫情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联手合作的事例会越来越多,大家祸福相倚、守望相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会更加深入人心,某某“优先”的狭隘观念越来越没有市场,“地球村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

六是世界经济更加相互依赖融合的“一体化效应”。

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修墙隔开,但病毒没有国界,它是随着人员的流动而传播的。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人类的命运确实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前文所述的一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相互支持、共抗疫情的实际行动,今后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继续展现出来。世界卫生组织一再强调,中国模式是唯一有效对抗病毒的手段,事实也证明运用中国模式可以迅速扑灭疫情。这种先做好“作业”再让别人来“抄”的示范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定会显示出来。各国目前采取的隔离措施,就是在中国得到验证的最有力、最有效的抗疫手段。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对于大资本而言,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疫情之后,全球投资者会重新评估“安全”的含义。在过去,投资者追求的安全有两个要素:一是政治稳定,二是资本流动的自由。截止到2018年,全球吸引外资排名第一的是美国(2520亿美元),中国大陆是第二(1390亿美元),中国香港第四(1160亿美元)。疫情之后,这个状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因为资本会突然发现,资金的“安全”还有一个遭遇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变能力的问题。同样是遭遇疫情的突袭,中国就可以全民动员给病毒以雷霆一击,在2个月内扑灭疫情,实现社会系统的安全运转,而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在疫情面前却脆弱不堪,暴露了其“泥足巨人”的虚弱本质。我们可以有把握地预测,疫情之后,全球资金、技术、产业链会加速向中国汇集,而绝不像美国商务部长在中国疫情爆发后幸灾乐祸地说什么“有助于加速工作机会流回美国”。美国“优先”的意淫恐怕又要破灭了,这一次与以往不同,只会朝着与美国政客们所期待的相反方向演化,必将加速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腾飞。

不论是抗疫,还是发展经济,世界各国都需要更加密切地合作,没有什么只有自己优先或安全的“世外桃源”。正如日本赠送中国物品箱上印着的那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所谓的“优先”和“脱钩”,都是无稽之谈,痴人说梦,与世界和平、发展和合作的潮流背道而驰。中国此次抗疫形成的医疗物资和设备生产能力,在疫情过后也不会闲置,而是为世界范围的抗疫增加能力和产品。与此相关的产业链会得到发展,而且会成为全球产业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意大利的一位网友说:“让我们不要忘记,当这一切结束时,是谁帮助了我们。让我们不要忘记他们以及我们的医护人员。确保“不要忘记”的最好方式,就是世界各国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通过经济发展的具体成果,使各自获得相应的利益,进而通过利益链将彼此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世界社会经济的“一体化效应”得到越来越明显的体现,使世界各国人民收获越来越多的实惠。

新冠疫情后复工复产的措施

《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

法律依据:

《中央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同时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指导意见》

一、做好复工复产相关疫情防控

(一)压实地方和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全国不同风险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等要求,做好园区、工厂、楼宇、食堂、宿舍等场所空气流通、清洁消毒相关防疫管理,加强健康监测和出入登记管理,及时掌握员工流动情况,落实员工个人防护要求,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和集体活动。各地区要建立口罩等防疫物资供应保障机制,努力满足企事业单位相关需求。

(二)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相结合。保留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等制度,规范疫情应急处置流程,发现员工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立即安排到定点医院就医,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启动实施应对预案并实行精准管控,做到无症状感染者、疑似和确诊病例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范聚集性疫情。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不得瞒报漏报迟报。

二、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三)分区分级恢复生产秩序。低风险地区要从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及时取消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相适应的防控措施,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不得采取审批、备案等方式延缓企业复工。湖北省、北京市及其他存在中、高风险县域的省份,佩戴口罩等要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形势,采取差异化措施,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四)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和重大项目开复工等问题,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特别是配套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保障在全球产业链中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和关键产品生产出口。抓好农业生产和重要副食品稳产保供,全面恢复农贸市场经营。

(五)推动服务业复工复市。低风险地区由经营者自主决定复工复市时间,对文化旅游、餐饮及空间密闭且人员集中的场所,通过预约、分流限流等控制人员密度。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推动各类商场、市场复工复市。全国性文体活动及跨省跨境旅游等暂不恢复。完善物流快递业相关防控措施,允许快递人员进入社区(村)配送。

三、确保人员流动有序畅通

(六)做好客运恢复和返岗服务。低风险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入境人员除外),不得再设置障碍。在有效防控前提下,全面恢复城乡道路、公共交通运输服务;低风险地区人员可不实施上岗前隔离,企事业单位应确保空气流通、清洁消毒等防控工作到位;合理安排公共交通线路、班次,取消出租汽车(含巡游车、网约车)停运政策,确保火车站、机场、公路客运站、水路客运站等枢纽的接驳班线正常运营。

(七)加强交通秩序保障。北京市省际道路客运恢复、人员进返京等按照进京管理有关要求执行。做好离鄂离汉通道管控措施解除后交通秩序保障,密切省际沟通协作配合,规范人员车辆查控,在防控措施到位的前提下,按照有关要求有序恢复进出湖北省和武汉市的道路、水路、航空、铁路旅客运输,加强交通运输防疫与安全管理。严格入境人员车辆管理,统筹做好外防输入和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真抓实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纠正防控措施“一刀切”、防控要求“层层加码”,杜绝复工复产下指标、虚报数据等行为,大力整合各类报表,严控督查数量、频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强化主动作为、责任担当,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减轻负担。

上海万人工厂有序复工复产,如何将防疫和生产并重?

上海万人工厂有序复工复产,如何将防疫和生产并重?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

对企业执行系统分区管理方法,与环境因素触碰程度高的中风险地区工作人员,规定配戴N95防护口罩,低风险性地区工作人员配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各地区中间完成物理隔离,推行工作场所、居所“两点一线”管理方法。全部工作人员在特定职位工作任务和酒店住宿,对新返岗职工设定一定的停止期,贯彻落实单独酒店住宿、日常生活标准。搞好全体人员每天健康监测和备案,提升筛选相对密度,坚持不懈一日两测,早晨做抗原体、夜里做病毒检测。企业应当职工总数占比,设定临时性防护检查区,总数较多的企业应在工业区设定方仓。这一引导将依据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和防治规定动态性调节。

为能够更好地适用上海重点企业平稳生产,全力保障全产业链运行畅顺。4月15日,工信部出文表明,将科学研究创建全产业链供应链管理需求紧急联动机制,开设工业生产和信息化管理行业保运行重点企业“授权管理”,集中化资源优先选择确保电子器件、汽车制造、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针对将要或已复工复产的企业,一旦发觉呈阳性,该怎么处理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实行负责人赵大海觉得,防疫与生产,主要的一定是防疫,务必要在确保不容易产生疫情爆发的条件下,尽早、安全性地进行复工复产工作中,复工复产的企业务必保证闭环控制的管控和一日两测。一旦发觉呈阳性病毒感染者,全部复工复产的企业都应当依据应急方案,创建呈阳性病毒感染者装运联系安全通道,开设临时性防护检查区,作出及早解决。实际上在2020年,上海一部分企业也是抗疫的历程中,完成了复工复产,已具有了不错的防疫与生产并重的工作经验。

据统计,除工业生产加工制造业企业外,餐饮业企业的复工复产也已经积极主动筹备中。4月17日,黄浦区逐渐对我区十个街道社区的住宅小区、餐饮业、酒店餐厅、菜市场等进行全方位预防性消毒,消毒范畴不仅仅是内部结构,还包含了周围环境、快递公司堆积点等。宝山区也在机构消毒工作人员开展大规模消杀工作,并将以街道社区为企业,逐一对住宅小区和商业圈等公共区域,开展产业生态圈自然环境消毒。

赵大海表明,餐饮业类企业从原材料的拿货、生产、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阶段相对性较多,因此餐饮业类的企业是各种领域之中防疫规定最大的。针对预防区的市民来讲,现阶段还不具有自主前去餐饮业场地用餐的标准,并且要尽量减少发生排队等人群聚集的状况。就现阶段新冠疫情发展趋势的情形看来,各种餐饮业场地或是应以无触碰物流配送服务为主导,尽量减少工作员与顾客或是是物流员工的同时的触碰。

煤矿怎么做好复工 新闻

一、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确保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工作认真、规范、有序、稳妥进行。参与煤矿复工复产验收的人员务必严格执行国家及人民政府有关复工复产的规定,逐一对照验收标准进行审查,严把复工复产验收工作质量关。

二、在复工复产验收问题上各单位严禁定指标、赶进度,严禁弄虚作假、违规验收或降低标准验收。各级政府、各煤矿企业要严格落实《政府煤炭局关于规范煤矿复工复产验收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对恢复生产煤矿一定要严格标准,安全一定要百分之百,差一点也不行”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真正做到有计划、有方案、有措施、有审批、有验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成熟一个,验收一个,确保复工复产验收工作取得实效,不走过场。

三、煤矿复工复产前,必须制订整顿实施方案,经县级以上煤炭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复工复产整顿,严禁借整顿之名擅自组织施工或生产。要根据矿井的整顿工作量,批复其入井人数和整顿时限,一般整顿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连续整顿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凡连续两次整顿仍不能达到复工复产验收标准的,视为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提请当地政府依法实施关闭。

四、煤炭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合格的煤矿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并下达书面通知后方可恢复施工或生产。

五、要把复工复产验收工作与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凡存在重大安全生产隐患的,一律不得通过复工复产验收。

六、严格责任追究,按照“谁监管、谁检查、谁验收、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对弄虚作假、违规验收或降低标准验收的,依纪依法给予党纪处分;情节严重,导致发生死亡事故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因春节期间正常生产未完成检修任务的煤矿,要按照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与发展改革委提出的要求,合理安排时间组织检修,严防设备带病运行,以确保企业科学、均衡、正常、合理组织生产。

八、对验收合格批准生产的矿井,各级各部门严禁下达超证载能力的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各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严防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凡发现“一通三防”和水害防治等方面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要坚决停产整顿,决不能姑息迁就;对批准恢复施工建设的矿井,要加强监管,严禁批小建大,严禁搞计划外工程,严禁边建设、边出煤。

九、对未申请复工复产或存在隐患未通过验收的矿井,防止其违法组织施工或借整顿名义非法生产。对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擅自恢复生产或施工建设的煤矿,要提请当地政府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实施关闭。要严厉打击无证非法生产行为,对已关闭的矿井实施巡回检查、专人包片检查等措施,严防已关闭矿井死灰复燃。

十、突出重点,加强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督促企业做到停产不停通风、不停排水、不停瓦斯检查。凡因故停产停风的矿井,复工复产整顿前必须制定实施矿井恢复通风、排出瓦斯和送电的安全措施,瓦斯排放必须由专业救护队实施。要进一步加大对古空区、采空区等重点区域的监控,切实做到“有掘必探,先探后掘”,严防水害事故的发生。要加强井下防灭火工作管理,凡井下消防系统不健全、不完善的,一律不得通过复工复产验收,坚决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