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什么)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12-16 12:12:11 197 0

什么是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了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当与直流电源接通后,离子发生了定向移动并在两极发生反应,从而形成电流。

这样的溶液叫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什么) 第1张

电解质溶液的基本特性

电解质溶液是指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完全或部分解离为离子的溶液.相应溶质即为电解质.某物质是否为电解质并不是绝对的.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可以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性质.例如HCl在水中是电解质,但在苯中则为非电解质;葡萄糖在水中是非电解质,而在液态HF中却是电解质.因此在谈到电解质时决不能离开溶剂.一般把完全解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部分解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这种分类方法只是为了讨论问题的方便,并没有反映出电解质的本质.原因是电解质的强弱随环境而变.例如乙酸在水中为弱电解质,而在液氨中则为强电解质.LiCl和KI都是离子晶体,在水中为强电解质,而在醋酸或丙酮中都变成了弱电解质.在电化学中应用最广泛的电解质溶液是电解质水溶液,本节主要讨论电解质水溶液的基本特性.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之间,除了具有像中性分子之间的那种相互作用之外,根据库仑定律,还存在着静电相互作用,即同性离子相互排斥,异性离子相互吸引.由分子运动论,两个中性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近似地与两粒子间距离的7次方成反比,而两个异性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却与两离子间距离的2次方成反比.这说明中性分子间的力为短程力,而带电离子间的静电引力为长程力.当电解质溶液较稀时,离子之间的距离较远,各种近程力的作用可以略去不计,而长程力却不可忽略.正是由于异性离子之间长程静电引力的存在,使得电解质溶液即使在很稀时仍表现出对理想溶液的热力学性质有较大的偏差.离子的静电相互作用的强弱除与离子间的距离(溶液的浓度)有关外,还与溶剂的介电常数,离子的结构,大小,电荷,溶剂化程度等因素有关.

正负离子之间的库仑引力,有可能使它们产生缔合作用.当电荷相反的离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若它们之间的静电吸引势能会远远大于热运动动能,则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缔合体,这种离子缔合体可以是由两个电荷相同的异性离子组成的离子对,也可以是由三个离子或更多个离子缔合而成的离子簇团.由于离子在溶液中不停地运动,一些离子缔合体存在的时间可能是短暂的.在溶液中每一个瞬间都有许多离子缔合,同时又有许多缔合体分解.从统计的观点来看,溶液中总是有一定数量的离子缔合体存在.缔合体是靠库仑力形成,它和靠化学键形成的分子是不同的.显然电荷数大的离子在相对介电常数小的溶剂中,离子间库仑引力较大,因而离子缔合的可能性也就大些.由于缔合体作为一个整体在溶液中存在和运动,所以,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并非每个离子都能独立运动.对于强电解质而言,在溶液中虽然完全离子化,但并非完全解离.离子的这种缔合作用显然会影响与离子数量有关的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在电解质水溶液中,除了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外,离子和水分子之间也会发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称为离子的水化作用,如果是泛指一般的溶剂,则称为溶剂化作用.如图7-1所示,离子发生水化作用时,一些极性水分子在离子周围取向,与离子紧密结合,形成水化离子.水分子被束缚在离子周围的溶剂化层内,不能独立移动,只能与离子一起移动,使游离的水分子数量减少,相当于离子实际浓度增大.当溶液很稀时,由于水分子数量远远大于离子数,几乎所有水分子都是自由的,故水化作用对浓度的影响较小.但随着浓度的增大,自由水分子所占比率越来越少,其影响也越来越大.

离子与水分子间的作用力在两者之间的距离超过几纳米时,已可忽略不计,因此离子周围存在着一个对水分子有明显电场作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含有的水分子数称为离子水化数.紧靠着离子的第一层水分子与离子结合得比较牢固.它们基本上能与离子一起移动,不受温度的影响,这部分水化作用称为原水化或化学水化.它所包含的水分子数目称为原水化数.第一层以外的部分水分子也受到离子的吸引作用,使这部分水分子之间原有的结构状态发生改变.与离子的联系比较松散的这部分水化作用,叫做二级水化或物理水化.温度对它的影响很大,这部分水分子不与离子一起移动.测定原水化数的方法有多种,但所得结果很不一致.例如,Na+的水化数可由2到7.这是因为各种方法测出的水化数,实际上都是原水化数加上部分二级水化数,而每种方法中所包括进去的多少又各有不同.不过,在充分考虑了离子与水分子的各种相互作用能之后,可以通过统计力学方法,比较可靠地计算出离子水化数.实际上,离子水化数只代表与离子相结合的水分子的有效数目.离子水化的一般规律是:离子半径越小,或所带的电荷越大,则离子表面的静电势能就越高,离子的水化作用也就越强,水化数也就越大.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在没有外力作用时,时刻都在进行着杂乱无章的热运动.在一定时间间隔内,粒子在各方向上的总位移为零.但是在外力作用下,离子沿着某一方向移动的距离将比其它方向大些,遂产生了一定的净位移.如果离子是在外电场力作用下发生的定向移动,我们称为电迁移.离子的电迁移不但是物质的迁移,而且也是电荷的迁移,所以离子的电迁移可以在溶液中形成电流.由于正负离子沿着相反的方向迁移,所以它们的导电效果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正负离子沿着同一方向导电.

离子的电迁移速率除了与离子的本性(离子半径,所带电荷),溶液的浓度,粘度及温度等有关外,还与电场的电势梯度有关.在其它条件一定时,离子电迁移的速率v与电势梯度成正比,即

v=U (7.1-1)

式中U为比例系数,称为离子的电迁移率,其物理意义是离子在单位电势梯度下的电迁移速率,单位是m2.V-1.s-1.离子的电迁移率是表征离子在电场中迁移的基本参数,是离子的特性.表7-1是一些离子在298.2K时无限稀释水溶液中的电迁移率U∞,它表示的是在离子之间无相互作用时的电迁移率.从表中可见离子电迁移率很小,数量级为10-8m2.s-1.V-1,所以电解时离子的移动通常很缓慢.当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势梯度为1000V.m-1时,离子迁移速率的数量级仅为10-5m.s-1,这比室温下离子热运动的速率100m.s-1要小得多.

表7-1 298.2K时无限稀释水溶液中一些离子的电迁移率

电解质溶液有哪些?

电解质溶液包括强酸电解质和弱碱电解质、绝大多数盐以及水。

1、强酸电解质,包括:HCl、HBr、HI、H2SO4、HNO3、HClO3、HClO4等.

2、强碱电解质,包括:NaOH、KOH等。

3、绝大多数盐,包括:NaCl、(NH4)2SO4、BaSO4等。

4、弱电解质,包括:HF、HClO、H2S、H2SO3、H3PO4、H2CO3等。

5、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溶液。

扩展资料

电解质溶液是指溶质溶解于溶剂后完全或部分解离为离子的溶液。溶质即为电解质,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

影响导电性的主要因素有电离度、电导、离子淌度、离子迁移数、离子活度和离子强度。

常见的电解质溶液有哪些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盐等。电解质溶液,指电解质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的溶液,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强酸:盐酸、氢溴酸水溶液、氢碘酸、硫酸、硝酸、高氯酸、氯酸等;

2、强碱:氢氧化钡、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

3、弱酸:硫化氢、次氯酸、氢氟酸、碳酸、磷酸或正磷酸、亚硫酸等;

4、弱碱:氢氧化铁、一水合氨、氢氧化铝、氢氧化铜等;

5、少数盐:二氯化汞、醋酸铅等。

什么叫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而只有在溶于水或熔融状态是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后才能导电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不能只凭它在水溶液中导电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等因素。例如,判断硫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铁是否为电解质。硫酸钡难溶于水(2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4×10-4 g),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其水溶液不导电,似乎为非电解质。但溶于水的那小部分硫酸钡却几乎完全电离(20 ℃时硫酸钡饱和溶液的电离度为97.5%)。因此,硫酸钡是电解质。碳酸钙和硫酸钡具有相类似的情况,也是电解质。从结构看,对其他难溶盐,只要是离子型化合物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尽管难溶,也是电解质。

氢氧化铁的情况则比较复杂,Fe3+与OH-之间的化学键带有共价性质,它的溶解度比硫酸钡还要小(2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9.8×10-5 g);而落于水的部分,其中少部分又有可能形成胶体,其余亦能电离成离子。但氢氧化铁也是电解质。

判断氧化物是否为电解质,也要作具体分析。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P2O5、CO2等,它们是共价型化合物,液态时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有些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即便能导电,但也不是电解质。因为这些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的能导电的物质,溶液中导电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O2本身不能电离,而它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电解质。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CaO,Al2O3等是离子化合物,它们在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因此是电解质。

可见,电解质包括离子型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非电解质包括弱极性或非极性共价型化合物。电解质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可以离解成离子。至于物质在水中能否电离,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因此,由物质结构识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问题的本质。

另外,有些能导电的物质,如铜、铝等不是电解质。因它们并不是能导电的化合物,而是单质,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例如酸、碱和盐等。凡在上述情况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例如蔗糖、酒精等。

判断某化合物是否是电解质,不能只凭它在水溶液中导电与否,还需要进一步考察其晶体结构和化学键的性质等因素。例如,判断硫酸钡、碳酸钙和氢氧化铁是否为电解质。硫酸钡难溶于水(2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4×10-4 g),溶液中离子浓度很小,其水溶液不导电,似乎为非电解质。但溶于水的那小部分硫酸钡却几乎完全电离(20 ℃时硫酸钡饱和溶液的电离度为97.5%)。因此,硫酸钡是电解质。碳酸钙和硫酸钡具有相类似的情况,也是电解质。从结构看,对其他难溶盐,只要是离子型化合物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尽管难溶,也是电解质。

氢氧化铁的情况则比较复杂,Fe3+与OH-之间的化学键带有共价性质,它的溶解度比硫酸钡还要小(20 ℃时在水中的溶解度为9.8×10-5 g);而落于水的部分,其中少部分又有可能形成胶体,其余亦能电离成离子。但氢氧化铁也是电解质。

判断氧化物是否为电解质,也要作具体分析。非金属氧化物,如SO2、SO3、P2O5、CO2等,它们是共价型化合物,液态时不导电,所以不是电解质。有些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即便能导电,但也不是电解质。因为这些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了新的能导电的物质,溶液中导电的不是原氧化物,如SO2本身不能电离,而它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为电解质。金属氧化物,如Na2O,MgO,CaO,Al2O3等是离子化合物,它们在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因此是电解质。

可见,电解质包括离子型或强极性共价型化合物;非电解质包括弱极性或非极性共价型化合物。电解质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电解质可以离解成离子。至于物质在水中能否电离,是由其结构决定的。因此,由物质结构识别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问题的本质。

另外,有些能导电的物质,如铜、铝等不是电解质。因它们并不是能导电的化合物,而是单质,不符合电解质的定义。

什么是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通俗一点儿理解,可以理解为能够导电的溶液吧

我们不是把化合物根据其熔融或溶解后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就是电解质溶液(当然,我们一般说的都是能溶于水的电解质)。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