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关于胡椒苏木的信息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12-16 17:12:11 266 0

胡椒苏木是什么东西

胡椒苏木就是胡椒和苏木的整合体

胡椒.,又名:昧履支、披垒、坡洼热等,拉丁学名:Piper nigrum L属胡椒目,胡椒科、胡椒属木质攀援藤本;茎、枝无毛,节显著膨大,常生小根。花杂性,通常雌雄同株;浆果球形,无柄,花期6~10月。 生长在年降水量2500毫米的热带地区,生长期中间还需要一段干热的间隔时间,印度尼西亚、印度、马来西亚、斯里兰卡以及巴西等是胡椒的主要出口国。它的种子含有挥发油、胡椒碱、粗脂肪、粗蛋白等。

苏木,为豆科苏木属植物苏木的干燥心材。又名苏枋(《南方草木状》),苏方(《肘后方》),苏方木(《唐本草》),窊木(《诸蕃志》),棕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赤木(《兽医国药及处方》),红柴(《四川中药志》)。常绿小乔木,高可达5~10米。分布广西、广东、台湾、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关于胡椒苏木的信息 第1张

“胡椒苏木”是什么?明朝为什么用它来发工资?

胡椒是我们现在生活当中的一种调味品,但是在我们国家其实并不常见,它主要出口于印度以及马来西亚等国家。而苏木则是我们现在中医的一种中药材。而之所以明朝的时候会用他们这两种物品来折算俸禄,主要是由于当时由于前两任皇帝的荒唐行事导致国家国库空虚,实在拿不出足够的银钱去发放俸禄,而胡椒与苏木在当时有十分的珍贵,所以说他们才想出了用这两样东西折算俸禄。 

苏木

当时隆庆皇帝驾崩,首府高拱也辞去了自己的职位,就留给大明朝臣的是一个烂摊子。而且隆庆皇帝在位时,朝廷官员腐败不堪,结党营私,贪污成风,这也就使得朝廷每年的税负逐渐减少,而国库当中的银钱几乎消耗殆尽。这种紧要关头天下却不太平,在广西等地还爆发了少数民族的叛乱,因此为了镇压叛乱,军方又花费了一大笔物资,这就使得国家的财政更是入不敷出。 

胡椒

当时明朝商人,在胡椒的贸易市场上表现的特别的活跃。当时数量总计三万袋胡椒,中国商人就抢购了一万八千袋,并且将这些胡椒带回了明朝。再加上这些商人通过积压不售的套路炒作,使得当时市场上的胡椒与苏木都是十分紧俏的物品,甚至比黄金还要珍贵。

所以说朝廷大臣们不得不想出这样的法子,用数万斤胡椒与苏木来抵现朝廷各地官员的俸禄,但是由于市场上一下子出现如此多数目的胡椒与苏木,马上就使得这两样物品价格被打压了下来。供大于求这也使得当时朝廷官员手里的胡椒和苏木根本就无法转卖出去,对于高级官员还可以不在乎这点俸禄,但是却使得当时的中低级官员苦不堪言。

明朝什么东西比黄金还贵,现在却到处都是?

这个东西其实是一个中药材,这个中药材名叫胡椒苏木。当时明朝,把这种名贵的中药材拿来作为官员的一种俸禄发放,其实这都归功于当时明朝首辅张居正的主意。张居正之所以要放弃原来的白银,而采用这种名叫胡椒苏木的珍贵药材。那是因为张居正想要通过这种办法来缓解朝廷中的财政压力,同时也是为了打倒当时的政敌高拱。

在历史中我们都知道,黄金是一种非常名贵的金属,从远古时期就有着关于黄金的传说,也正是因为黄金的存在才让我国的经济社会变得这么繁荣,因此黄金对于各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名贵金属,我国古代统治者也明白黄金这种金属的价值。因此黄金就被国家列为一种高级货币,他经常拿来赏赐官员,同时也用来购买战略物资,我国的古代官员他们的俸禄发放,一直以来都是黄金白银,但是到了明朝张居正的时期,他们的俸禄发放的物品却出现了巨大的变化,那就是放弃了原来的黄金白银,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胡椒苏木。

张居正之所以要这么做,无非两点原因,第一点原因就是当时的明朝正处于一种由盛转衰的阶段。因此张居正作为明朝的首辅,他考虑到了国家的财政压力,因此他决定暂时用这种胡椒苏木的中药材来代替黄金白银,作为官员俸禄的发放。在一开始的时候,官员们还是比较乐意接受的,因为这种胡椒苏木的中药材在市场上很有销售市场,有很多的商人都愿意出高价来购买这种中药材,但是时间过了不久之后,这些胡椒树木因为在市场上出现的太多了,导致根本都卖不出去,因此时间一久就引发了朝廷中的大乱,许多官员都揭不开锅了。

在这个时候张居正的阵地高拱就出现了,他就借口张居正危害民间秩序,同时导致了朝廷中的大乱为理由,试图扳倒张居正在朝中的地位。但是没有想到张居正早就料到了高拱的这一手,他早就做好了准备,因此他就倒打一耙说高拱这个人,随便诬陷好人,这样一来张居正就找到了借口,把高拱给抓了起来,抓了高拱之后,张居正又来了这么一手,那就是将市场上流通的这些胡椒苏木高价收购回来,因此这一场漂亮的经济战不但帮助了朝廷,缓解财政压力,同时还除掉了自己的政敌,可谓是一举两得。

胡椒苏木是什么

胡椒苏木不是一个东西

其实就是胡椒和苏木(苏木是种药材南洋产的)

最早的主食小米 既当饭又当钱-吃的历史(二)

离我们上回号召的光盘行动过去还不远,大家应该还记忆犹新。虽然像阵风一样过去了,但反映的是我们希望珍惜粮食和不浪费的精神和愿景。

为啥我们一直有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说法,原因不外乎我们正儿八经解决了粮食问题,保障大家都能吃饱的历史其实并不长。80后90后的年轻人没有感觉,但50后和60后的人,都对自己经历过的饥饿年代还有深刻记忆。

首先要吃饱是之前中国人最朴素的诉求。

既然是吃饱问题,那主食就很重要了,什么是我们祖先最早的主食:米饭?面条?还是馒头?

“苏果”只能表示这些都没有:从在商朝开始,人们把小米当饭已经吃了好几百年了。虽然商朝已是比较成熟的农耕时代了,不用茹毛饮血,但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我们的老祖先过得远没有这么舒服,小米才是那时中国人的主要口粮。

有两个字,稷(jì)和粟(sù),自商周至先秦两汉时代,都是很重要的字眼。“苏果”在那个时代,如果受到过教育,即使“刻”不出这两个字,肯定也听过,因为这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主食:谷子,也就是小米。

有句俗话叫人吃五谷杂粮,可啥是五谷杂粮,古代说法略有不一,但一般说来有稷(jì),黍(shǔ),麦,菽(shū),麻。涉及古代的事,尤其上古先秦的时候,生僻或者感觉古怪的名称或者字,会经常蹦出来,习惯就好。

在清宫大剧里面经常念叨的江山社稷,其中的社稷,是两个东西。社是指社神,就是土地,稷,就是谷神,代表粮食。稷即粟,就是小米。小米相关的名字也多,如稷,粟,谷,梁,禾,基本都指的是小米,或者这个称呼里也含有小米。

在各种文化遗址里,比如西安半坡遗址,都能到小米的痕迹,我们祖先种谷子的历史非常悠久,所以既不是大米也不是小麦,老祖先主要靠吃小米活的。

“苏果”如果真能活几千年,那在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基本上都是以小米这同一个食物为主食,可能持续上千年都不曾改口味。

所以,要能活这么久真的好吗?

说来也不陌生,直至几十年前,小米在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是个重要的存在。有的影视大片,例如冯大导演的《集结号》就有这样的体现。战争刚结束后不久的一天,主人公谷子地跟村民蹲在一起聊天:一个战士牺牲了,政府给家里补助多少斤小米,如果列为失踪人员的,补助的小米就少好几百斤。

所以直到近代,小米不光是作为粮食,还有货币属性的一面。提到古代的某某官员的工资,如太守俸禄有2000石,不全是现钱,而是发这么多的小米。

古代官员的工资被称之为俸禄,包括的是俸和禄两个部分。俸是指每个月拿到的钱财,禄则相对来说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有粮食,绢,布,碳等比较常见的生活物资,加一起称之为俸禄。

比如在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由于明朝初年至中间朝贡活动繁荣,来自外国进贡的大量胡椒、苏木等堆积如山,明朝政府便将这些库存的胡椒、苏木折抵官员的俸禄。

到了明宣宗宣德九年,也就是公元1434年,规定了胡椒、苏木折俸的具体比例:胡椒每斤折钞100贯,苏木每斤折50贯。明朝为两京制,北京南京的官员各于当地府库支取。这种情况大约持续到明宪宗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因府库所存贡物不足才停止。

这在历史上有个专有名词“胡椒苏木折俸”。本来俸是现钱,禄是东西,这下拿到手的全成了东西了。

电影电视剧里,古代的人动不动拿出几十两银子的事其实很少会发生,因为中国古代银子一直是很稀缺的。直到大航海时代以后,中国缺银的状态,随着进出口贸易一些外国的银子大量进入后才有改观。

“苏果”如果在古代做公务员,在发工资的日子里,也曾带着大包小包,推着小车领过这样的俸禄。很可能的场景是上午领工资,下午就上街拿东西换东西去了,比如拿十斤小米换一斤鸡蛋什么的。

不要意外,以物换物历史悠久,直到几十年前还存在。货币都稀缺的时代,发达的市场经济是不容易实现的。

这里多说一句,梁,在中国古代可不是说高粱,而是指比较好的谷子。有个成语妇孺皆知,叫黄粱一梦。这里面的梁是什么还有点争议,但它指的不是黄米就是小米,肯定不是高粱秆子,这个不能望文生义,闹出笑话。

现在的年轻人有时说到小米,不是贤惠的要回家给父母熬粥,更大可能是说的雷布斯先生创立的著名IT品牌。

古代比黄金还贵重的东西,政府用其来发工资,如今家家都有很便宜,是什么?

或许大家会感到好奇,中国古代的官员是如何发工资的呢?实际上很多时候都是按照一半实物、一半钱币的方式,而实物基本为粮米,也就有了“食禄”和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例子。然而在明朝,有一样东西比起黄金还贵重,政府却用其来发工资,这又怎么一回事?

1527年,明穆宗去世,万历皇帝登基不久后,明朝户部却突然发出了一条命令,因为国库空虚,钱财不多,改用苏木和胡椒来发放官员们的工钱。这个消息传了出来,立刻在明朝官员之中引起了轰动,苏木是一种药材,有着活血化瘀的功效,而胡椒,作为如今的一种调味料,是家家必备的物品,价格非常便宜。真的能用它来抵钱吗?

胡椒原产于印度,实际上在明朝中国也好,或者是古时候的欧洲,它的价值,比起黄金还要贵重,公元初,胡椒从印度传到了中国,而阿拉伯也将胡椒传到了欧洲,因为种植面积有限,价格极其昂贵,要用黄金来购买,当时,人们估计一条货船所载的货物价值,总要看看船舱里装有多少胡椒。商人们甚至把钱袋叫做“胡椒袋”。公元409年,西哥特人侵占了罗马,而赎回这个城市的代价是胡椒3000磅。

这也让人疑惑,明朝政府既然发不出钱,难道就能发这么昂贵的物品了吗?原来这只不过套路而已,明穆宗去世前,将朝中大权交给了张居正和高拱两位大臣,高拱虽然为人正直,然而史书记载他“性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触之立碎。每张目怒视,恶声继之。”为此得罪了很多人,万历皇帝继位后,张居正和太监冯保便在一起商议,制造他有异心的流言,将其罢官归田。

这样一来,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总算能够大权独揽了,然而高拱在朝中沉浮多年,门人遍布天下,那些高拱的门人弟子依然是张居正的眼中钉和肉中刺,张居正自然还得来对付他们。

最终张居正和冯保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故意让这些人闹事,然后就可以将他们抓起来治罪,从而就有了上面明朝廷发布的以胡椒苏木折俸的事情。

明朝官员一听,都不满意了,虽然胡椒苏木很贵重,又是奢侈品,但正因为它是奢侈品,你把他当钱发给我们,我们如何卖出手呢?因此不少明朝官员,领到工资后,第一时间就是往当铺药店跑,这也导致了民间苏木胡椒数量剧增,价格飞速下降。那些朝中大员,还能够凭借自己手中的人脉,到各个药店进行周转,而小官员们,很有可能卖都卖不出去。

张居正的这一做法,无疑是给那些高拱门生一个下马威,然而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却苦了一个叫做童立本的清官,童立本是礼部六品的官吏,明朝官员的工资,是出了名的低,而童立本拒绝非法收入,一生清廉,全家只靠那微博的俸禄过活,结果张居正来了这么一出。他家中很快穷的吃不上饭,童立本领到胡椒苏木后,在北京城跑了三天,没有一家药铺愿意收他的胡椒。

于是绝望的童立本第四天便悬梁自尽,还留下一首绝命诗:“沿街叫卖廿三天,苏木胡椒且奉还。今夜去当安乐鬼,胜似人间六品官。”这激起了广大官员的愤怒,而高拱的门人认为时机成熟了,他们打算参加童立本的葬礼示威,趁机联名上书两宫太后和小皇帝,扳倒张居正。然而这个消息被张居正得知,童立本出殡那一天,街头发生大规模火灾,张居正立刻以高拱门人带头闹事,引发火灾为名,将其一网打尽,巩固了自己手中的权力。

在扳倒高拱的势力以后,张居正的目的也达到了,而明朝停止了胡椒苏木折俸,这一段时间只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