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徐州会战结果(徐州会战结束时间)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12-23 22:12:18 218 0

徐州会战是如何结束的?

台儿庄战役结束以后,中日两军的统帅部重新判断徐州地区的战争形势,都大量向徐州地区调集军队,但战略出发点不同?

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歼灭日军万多人,一度掌握了徐州会战的主动权?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受到台儿庄大捷的鼓舞,对徐州地区军事态势作了新的分析判断,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再一次被打破?对于下一步行动,国民政府一些高级将领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徐州附近的中国军队应转移阵地;重新建立起一道保卫武汉的新防线?有些人主张,要利用部队高昂的士气,再打一个胜仗?

蒋介石接受了后一种建议,决定“扩大台儿庄战果”,在徐州地区同日军进行一场决战,夺取决战的胜利?因此,蒋介石按照决战的意图,把战斗力强的部队纷纷调到徐州地区?出于这一战略考虑,第5战区的部队由会战初期的29个师迅速增加到64个师又3个旅,总兵力约60万人?

日军大量向徐州地区增加兵力,主要出于4种考虑?

一是通过台儿庄战役,日本军国主义者看到徐州附近集结了大量中国军队,认为这是进行一场决战的好时机,是歼灭中国军队的主力,挫伤中国军民抗日意志的好时机?

二是春季来临,日军对北方强国苏联的战备有所松弛,在全局上日军有较多的机动兵力可以南调,战略预备队的力量加强?

三是日本最高军事当局受台儿庄战役失败的影响,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进行新的评估,认为徐州不可能轻易取得,必须调集重兵,四面合围,才能打通津浦铁路,攻占徐州?

四是台儿庄作战失败后,一些军官萌发了报复中国军队的心理?

出于以上考虑,日军统帅部对徐州地区的军事态势作了新的判断,对北平?天津?山西?江苏?安徽等地日军的作战任务重新进行调整,抽出第14?第16?第114师团,命令这3个师团向徐州地区运动,配备各种重武器,调遣数百架飞机,进行徐州作战,打通津浦路?

4月3日,日军大本营研究了进行徐州作战的可能性?

4月7日,日军大本营下达了组织徐州作战的命令?陆军部根据上述命令,制定了《徐州附近作战指导要领案》?其基本作战意图是:徐州作战,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联合组织实施,以华北方面军为主,华中派遣军配合华北方面军作战?作战开始后,主力兵团向西迂回,从侧后保卫徐州,歼灭中国军队第5战区主力?其任务区分主要是:

华北方面军第5?第10?第14?第16师团向开封以东行动,攻占陇海铁路沿线以北地域;主力南下,进攻徐州;用2个师团向兰考?商丘方向进攻,切断中国军队向西的退路?

华中派遣军第9?第13师团在徐州以南行动,占领徐州以南的津浦路和合肥地区,从南面策应华北方面军进攻徐州?

4月中旬,“日军大本营派遣班”进入中国,在济南设立指挥机构?这个派遣班由参谋部作战部部长桥本群少将率领,主要任务是协调徐州南?北日军两大兵团的作战行动?4月17日和18日,日军在济南召开了参谋工作会议,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有关人员在会上明确了两军进行徐州作战的有关事宜?由此可见,日军大本营对徐州作战是多么重视?

4月18日,日军发起了新的攻势?

日军第5师团遭到中国军队沉重打击以后,稍经补充休整,以步兵第9旅团为骨干组成国崎支队,从临沂西北的义堂地区南进?第10师团分成3路纵队,从薛城?峄县?向城之间60公里的正面上向南攻击前进,对中国守军进行牵制性进攻?第16师团的草场支队担任第10师团的预备队,片桐支队担任第5师团的预备队?中国军队第2集团军,第20?第3军团,第27军团第59师奋起抗击?日军每前进一步,都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进攻迟缓,到月底,这路日军仍被阻止在韩庄?邳县?郯城一线地域?

日军新的进攻,催促中国军队作出新的作战部署?徐州战场有64个师,这不是一支小部队?这些部队如何部署,蒋介石并没有作出详细计划?作战厅长刘斐曾向蒋介石建议,山东南部的中国军队应该以机动防御为主?在作战指导上,除以一部分军队同日军保持接触外,主力应集结在便于机动的地区,相机打击日军;运河沿线要有中国军队防守;徐州以西地区,要控制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以便应付突然发生的各种情况?但是,这些建议没有被采纳?

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对徐州周围集结重兵有不同看法?李宗仁认为:“我方在徐州一带平原,聚集大军数十万人,正是敌方机械化部队和空军的最好对象”?李宗仁还指出:“以我军的装备,只可相机利用地形条件,与敌人作运动战?”

从以上分析看,蒋介石集团虽然决定在徐州同日军决战,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决战方案,数十万部队匆忙调往徐州地区,仓促防御,许多带兵打仗的将领对总的作战意图不明了,这是导致后来徐州会战失利的一个阴影?

李宗仁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把其中21个军编为5个兵团?这些兵团是:

淮南兵团:李品仙任司令员,编有3个军的部队?

淮北兵团:廖磊任司令员,编有4个军的部队?

鲁南兵团:孙连仲任司令员,编有9个军的部队?

陇海兵团:汤恩伯任司令员,编有3个军的部队?

苏北兵团:韩德勤任司令员,编有2个军的部队?

一场数十万军队参加的大会战开始了?

徐州大会战,实际上是徐州外围战?

5月5日,日军从南面和北面同时向徐州夹击,其战略意图是,先迂回徐州西侧,再四面包围徐州?

徐州南面战场:日军第9?第13师团从蚌埠沿北淝河?涡河西岸北进?第3师团从蚌埠出发,向大营集?宿县进攻?

徐州北面战场:日军第16师团从山东的济宁渡过运河,向江苏省的丰县?砀山挺进?第14师团从河南省的淄阳县南渡黄河后,向兰考挺进?第10师团把韩庄?台儿庄地区的作战任务交给第114师团接替,在夏镇附近渡过微山湖,向江苏省的沛县进攻?

以上作战目的一旦达成,日军就完成了对徐州的四面合围,形成同中国军队主力进行决战的态势?

为了从四面合围徐州,日军对这次进攻行动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进攻发起后,各部队进展顺利,会战进程似乎是按照日军单方面制定的时间表推进的?

5月9日,日军第16师团南下,向砀山?唐寨地区挺进,从西面攻击徐州?第14师团步兵第28旅团奉命从河南新乡转赴山东济宁,向郓城?菏泽等地发起进攻,掩护师团主力强渡黄河?

5月10日,日军第9师团经蒙城?永城等地,向徐州西南地区进攻?当时,廖磊指挥的第21集团军所属第7?第48军防守淮河中流地域?廖磊命令第171师师长杨俊昌带一个团,扼守宿县;命令第173师副师长周元率领一个团,扼守蒙城?日军进攻蒙城时,周元遵照廖磊司令长官的命令,指挥2000多官兵拼死抵抗?激战中,防守蒙城的中国军队除20多名士兵突围外,周元副师长及其余官兵全部壮烈牺牲?这路日军16日逼近徐州?

5月11日下午,日军步兵第28旅团在旅团长酒井隆少将的指挥下,攻占郓城?郓城失守,菏泽就暴露在这路日军的进攻正面了?防守菏泽的中国军队第23师师长李必蕃感到敌情严重,严令第68旅组织反攻,夺回郓城?

第68旅出发后,李必蕃师长亲自带领师直属队前往增援?第68旅刚从前线撤退,没有得到休整,加之日军的炮火异常猛烈,部队多次组织反攻,官兵遭受重大伤亡,仍然没有夺回郓城?李必蕃师长立即调整部署,把第67旅配置在菏泽左侧,把第68旅部署在菏泽的右侧,严令全师各部队抓紧时间做好战斗准备,死守菏泽?李必蕃是湖南省嘉禾县人,先后在长沙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中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军事,毕业后曾担任团副?参谋主任等职?参加北伐战争中,战功显著,升任团长?1936年1月,任第23师少将师长?全面抗战开始以后,李必蕃率领部队从临潼出师抗日,在沧州作战中,荣立战功,受到嘉奖?第23师参加徐州会战,李必蕃师长严阵以待,部队官兵的抗日热情高昂?

5月12日,日军第14师团南渡黄河以后,迅速以一部兵力前进到内黄集附近,截断了陇海铁路?这等于截断了中国军队向西撤退的后路?

5月13日,日军第13师团前进至徐州西南的永城,占据了徐州西南方向的有利地域,从西南面包围徐州?第9师团沿津浦铁路前进,攻占宿县?南线日军,攻占永城?宿县以后,从南面形成了对徐州的合围态势?

5月14日,日军第28旅团凭借化学武器和重炮的猛烈攻击,突破菏泽的外围阵地,把菏泽城四面围困起来?

防守菏泽,又是一场血战?

李必蕃指挥的第23师,有一支以工兵为主的骨干队伍,擅长防守,敢打硬仗?看到日军猛烈的进攻,李必善知道菏泽已经是一座孤城了,守城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对官兵们说:“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坚守阵地,绝不能后退,不能再让日本鬼子在中国的土地上狼奔豕突了?”

日军攻城的炮火越来越猛烈,排炮几乎没有间隙,接二连三地落在中国军队的阵地上?日本鬼子冲上来了?李必蕃师长一声令下,官兵们一齐向鬼子射击,机枪喷出了一条火龙,打得鬼子东倒西歪?

在日军一次接一次的炮击中,菏泽的防御阵地被炸成一片废墟,村庄在燃烧,树林在燃烧?部队伤亡越来越大,有些排的官兵全部牺牲在抗日的阵地上,有的连只有几名伤兵还坚守在阵地上?

鬼子越来越近了?师参谋长黄启东英勇殉国了,刘冠雄团长也在战斗中牺牲了?李必蕃师长看了看身边的几名随从,手一挥,毫不犹豫地冲出战壕?在激战中,李必蕃师长身负重伤?随从副官急忙把李师长搀扶下来,组织直属连杀开一条血路,突出重围?

傍晚,满身是鲜血的李必蕃被救护到菏泽以南5余公里的曲只集?李必蕃从昏迷中醒来,得知菏泽已经被日军占领,悔恨交加,决定以一死来激励将士们继续抗日?他吃力地取出一份地图,写下了“愿我同胞,努力杀贼”的遗言,趁护理人员不注意,猛地举起手枪,在自己头上开了一枪?

李必蕃以身殉国,在全国反响强烈?国民政府追晋李必蕃为陆军中将?国民党的《中央日报》?《大公报》等报刊,纷纷登载文章,赞扬李必蕃的爱国精神?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代表郭沫若?吴玉章?罗炳辉等人率领代表团,参加李必蕃的追悼大会,并送了一块刻有“民族之光”的大匾?198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李必蕃为革命烈士?

菏泽失守那天,日军第14师团主力攻占曹县,第16师团主力攻占金乡?部署在这一地区的国民党军队没有能够阻止日军的进攻,致使中国军队徐州地区的防线被日军突破?这一突破,对徐州地区的防御产生了重大影响?

5月15日,沿津浦铁路北上的日军第3师团攻占大营集以后,在第9师团左翼支队的配合下,向徐州挺进?

日军连续进攻的炮声,大片领土的失陷,迫使国民政府的一些高级将领重新认识徐州地区的军事态势?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中国军队,未能有效地抗击日军的进攻,短短10天时间,南北两路日军即完成了对徐州地区的合围,这使蒋介石等人感到十分意外?国民政府一些高级将领开始意识到,在黄河与淮河之间的狭小平原地区同装备精良的日军进行决战,是不现实的,要消灭日军,必须另谋他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5月1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放弃徐州?

蒋介石下达的命令是:“避免决战,撤离徐州?”

5月16日,李宗仁根据蒋介石的旨意,下达了第5战区各部队脱离徐州战场的命令?司令长官作出的撤退部署是:刘汝明指挥第68军占据徐州有利地形,掩护各部队撤出徐州战场?第24集团军留在苏北?第69军同海军陆战队一起,在鲁南?鲁中地区开展游击战?第5战区主力部队分成5路,分别向徐州西南方向突围,向河南?安徽边界的山区撤退?李宗仁部署完撤退任务以后,静静地坐在指挥室里,心情格外沉重?

李宗仁的脑海里掠过这样一个念头:数十万部队撤到桐柏山区,退到江南的水网稻田地,“化整为零”,进行游击战,是否可行呢?

5月18日,李宗仁同白崇禧?刘斐等第5战区长官部的人员一起,在第31军和第7军1个师的掩护下,从萧县以南地域突围,向阜阳前进?一路上,日军的飞机不时地临空侦察?为了免遭意外,李宗仁一行白天隐蔽,夜间行军,整整在途中行军7天7夜,终于到达阜阳?

第5战区的主力部队突围进入西南山区以后,在桐柏山?大洪山开辟据点,抗击日寇?

5月19日,第68军完成了掩护第5战区各部队撤离徐州的任务,即放弃徐州?当日,日军占领徐州?

在徐州会战接近尾声时,发生了在抗日战争中有重大影响的两个事件?一个事件是中国空军到日本进行“纸片轰炸”,一个事件是黄河决堤?

“纸片轰炸”发生在徐州陷落的当天?

徐州会战失利后,侵华日军越来越猖狂,日军飞机对武汉?重庆?广州的轰炸也越来越频繁?国民政府召开最高军事会议时,有人提出,中国应该对日军占领徐州作出强烈反应,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千方百计打击侵华日军的嚣张气焰,要激励全国军民的抗日热情?在日军的强大攻势面前,中国采用什么方法打击日寇?这是一个难题?

有人说:日军飞机对中国的大城市狂轰滥炸,中国空军就不能轰炸日本本土吗?

有人说: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不能像日本法西斯那样,滥杀无辜?

有人说:“七七”事变以来,日军残暴地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大片领土,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灾难?日本本土并非固若金汤,我们为什么不能让日本当局尝尝中国人的炸弹?

有人提出:空军能担任远航日本的重任吗?国民政府的空军组建以来,还没有作过如此远距离的飞行呢!

这次会议,经过激烈争论,决定秘密派飞机到日本,不投炸弹,只投掷宣传弹;并责成航空委员会军令厅选定远征日本的空勤人员?

蒋介石的外籍顾问端纳得知中国空军要远航日本,连连摇头,说:去日本?中国飞行员没有这个能力,应该聘请一位美国飞行员?

经过协商,美国飞行员选定了?但这位飞行员狮子大开口,远航日本一趟,必须给他10万美金?那时候,10万美金约合40万大洋?这不仅是要价高,也是对中国飞行员的藐视?

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有关部门决定,把远航日本的任务交给空军第14中队中队长徐焕升?徐焕升是笕桥航校第1期毕业生,曾经到德国学习,能担当此任?随徐焕升编队飞行的僚机由佟彦博驾驶?佟彦博是笕桥航校第3期的毕业生,曾经担任蒋介石的专机驾驶员?

5月19日15时23分,徐焕升驾驶1403号长机,佟彦博驾驶1404号僚机,悄悄地从汉口机场起飞了?这两架美制“马丁”B-10B轰炸机运载着100万份宣传单,经过2小时飞行,按预定计划到达宁波栋社机场加油,于23时48分起飞,向日本飞去?

“马丁”B-10B轰炸机翼展21.49米,机长13.63米,装有两台功率为775马力的发动机,可携带1025公斤炸弹,最大时速为343公里,升限7300米,航程900公里?这是经过充分准备的两架飞机?5月20日凌晨2时45分,中国飞机飞临长崎上空,撒下传单,再向日本的福冈?九州等一些城市飞去?

随着中国飞机B-10B的一阵阵轰鸣声,宣传单雪片似的飘落下去?徐焕升和佟彦博及时向国内反馈信息:空中没有拦阻,探照灯柱到处可见,高射炮火密集射来……

那夜,日本的长崎?九州等城市的市民们惊恐万状,军方束手无策?狂妄的军国主义者万万没有想到,中国空军的飞机能飞到日本领土上?当他们看到中国空军撤下的传单时,日本举国骚然?

这些传单,有的是《告日本国民书》,有的是《告日本工人书》?其中《告日本国民书》写道:

我们大中华民国的空军,现在飞到贵国的上空了?我们的目的,不是要伤害贵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我们的使命,是向日本人民,说明贵国的军阀,在中国领土上做着怎样的罪恶?请诸位静听,……

日本兄弟,在诸位之中,有开始反对战争?理想做正义和平的人,也有为军阀的宣传所欺骗而讴歌战争的人;但,不管是哪一种人,想来一定都因贵国的言论被统治,要了解时局的真相是困难的?所以,试作以下的说明,希望诸位详加考虑?

中华民国空军将士中日人民亲善同盟

《告日本工人书》有以下内容:

解放是不会自己来的,现在正是人民争回自由的时候了?你们掌握着生产,掌握着日本军阀之心脏的工人兄弟!觉醒诸君伟大的力量吧!诸君掌握着东洋的命运,打倒日本军阀,为解除两国人民的苦痛,以同盟罢工来战斗吧!

中华全国总工会

这种宣传,也是一场战斗,它对日本国民产生的影响不亚于战场上的一个胜仗?

黎明,两架中国飞机圆满完成任务,顺利返航?

8时48分,佟彦博驾驶的僚机在玉山机场降落了?9时24分,徐焕升驾驶的长机在南昌机场降落了?机场上,掌声雷动?各类人士聚集机场,热烈欢迎远征归来的勇士?

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为了祝贺这次行动,特地赠送了两面锦旗,一面写着“德威并用,智勇双全”;另一面写着“气吞三岛,威震九州”?

在徐州会战期间,两架中国空军的飞机远航到日本撒传单,这一行动,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6天以后,日本近卫内阁被迫大改组?

黄河决堤,发生在日军西进途中?

日军占领徐州及其附近地区以后,大本营决定“扩大徐州会战结果”,命令部队沿陇海路西进,追击撤退的中国军队?5月下旬,日军大本营先是命令进攻兰考?商丘?永城?蒙城以东地区,继而又下令攻击部队越过上述4个县城,继续西进?

根据日军大本营的命令,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派遣军命令第10?第14?第16师团分路向西追击?5月24日,日军第14师团的部队占领兰考后,被中国军队包围?经过近一周的激战,中国军队撤退?日军继续西进?

6月6日,日军第14师团占领开封?7日,离郑州只有数十公里的中牟陷落,中原重要城市郑州危急?

日军连续西进,数周内侵占中原地区大片领土,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如何阻止日军西进,成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郑州一旦失守,日军必将会沿平汉路南下,进攻武汉;也会沿陇海铁路西进,进攻西安?这将使抗日战争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谁知,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蒋介石竟然盲目决断,采用“以水代兵”的战术?

6月初,蒋介石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最高军事会议?当讨论如何阻止日军西进时,军事委员会侍从室一名副主任建议,选择适当位置炸开黄河大堤,水淹日军?蒋介石采纳了这一建议,下令在郑州东北的花园口附近炸毁黄河大堤?这道命令,带来了一场新的灾难?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黄河,从黄土高原夹带大量的泥沙,由西向东气势磅礴地奔泻下来?进入华北平原以后,黄河水流减缓,河道开阔,由于泥沙逐年淤积,河床远远高出两岸的田园和居民,汛期水位,比开封著名的铁塔和郑州著名的“二七纪念塔”塔顶还要高,成为地球上的一条“悬河”?黄河两岸广大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危,都系于那条大堤上?中国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防止黄河水患?

6月9日,国民党军队奉命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数千年来,黄河沿岸的人民群众不断修筑大堤,把大堤修得十分坚固?奉命炸堤的工兵部队连夜挖掘,多次爆破,都没有把大堤炸开?蒋介石得知这一情况,接连3次责问为何没有炸开大堤?

受命炸堤的工兵分队万般无奈,他们不得不另选地址,炸药?地雷同时使用?突然间,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破声,一条“黄龙”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里奔腾而出?

刹那间,滔滔黄河水带着混浊的泥沙,从缺口夺路而出,犹如万马奔腾,呼啸着,奔腾着,沿中牟?尉氏?扶沟一线向南泛滥,把沿途的村庄?庄稼?树木全部吞灭,美丽富饶的中原大地出现了大面积黄泛区?当年7月20日的《新华日报》报道:“黄河决口,共有两处,一在郑州以北24里的花园口溃决150公尺,水深3丈;一在中牟以北32里的赵口溃决300公尺,水深丈余?两决口相隔40里,中间杨橘一带,并没有水?花园口的决流,南经京水镇入贾鲁水支流至白沙镇,与赵口决流汇合,入贾鲁河向东南泛滥……”

古人曰:黄河之水天上来?

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推进途中,突然遇到滚滚洪流席卷而来,毫无思想准备,部队的大炮?战车等辎重物资陷入一片汪洋之中,许多官兵被洪水吞灭了?面对凶猛无比的滔滔黄河水,日军的重装备难以行动,日军统帅部不得不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

据统计,日军因黄河决堤而被淹死?或得病而死的官兵,达3万多人?

蒋介石“以水代兵”,尽管暂时阻止了日军西进,却造成黄河改道,河南?安徽?江苏3省40多个县市,3000多平方公里的田园变成了一片汪洋,1250万人悲惨地遭受这场灾难?仅河南省的郑县?中牟?开封?通许?太康?淮阳?鹿邑?尉氏等21个县市,就有900万亩耕地被淹没?滚滚洪流,吞灭了90万人的生命,造成上千万人流离失所,豫东广大地区,成了满目疮痍的黄泛区?黄泛区年年受灾,岁岁饥荒,灾荒带来的损失,更是无法统计?中原人民不仅饱受日本鬼子野蛮掠夺之苦,又面临着人为的洪水带来的巨大灾难?战争,就是这样残酷,这样难以驾驭?

何应钦把黄河决堤的责任推给日军,他称:“敌在赵源口(中牟北)附近决堤,复在花园口(郑州北)附近投多量炸弹,破坏黄河堤防,氾滥横流,但我大军已陆续向西转进?”

徐州大会战,在滔滔黄河水泛滥中,落下了帷幕?

徐州会战,有临沂?滕县?台儿庄的激战,最终却以水代兵,这不仅没有阻止日军的进攻,还给中原人民造成重大灾难?

徐州会战结果(徐州会战结束时间) 第1张

徐州会战之淮河战役的起因和经过是怎么样的?结果如何?

1937年12月13日,随着南京的沦陷,日本大本营决定由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沿津浦路分别南下和北上,南北夹击位于中原地区的中国守军,其目的是将华北与华中战场连成一片。

日军的行动非常明确,而这一计划也非常合理,因此继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之后,双方的争夺点便是中原军事重镇亦是津浦路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徐州。

为了尽最大可能的打赢接下来的徐州会战,确保中原地区的安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迅速制定出了一个详尽的作战方案,并着手调整第五战区的作战序列,司令长官李宗仁全权负责指挥徐州会战。

李宗仁

因为,中国刚先后经历了淞沪会战、忻口会战、南京保卫战,中国军队的损耗是非常严重的,所以为了保证第五战区兵力的足够完备,蒋介石几乎调动了当时能调动的一切部队包括各路地方军阀部队,因此在第五战区里,我们能够看到当时全国的主要地方军阀部队的身影,比如川军、桂军、东北军、西北军还有山东地方部队。由此可见,国民政府对于此战寄托的希望和下定的决心也是非常大的。

而对于即将到来的徐州会战,李宗仁是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的,他非常清楚日军的动向一定是南北夹击,可是以中国现有的兵力部署,如果让北上的日军成功渡过淮河进入中原的话,中国军队一定是必败无疑的,因此有鉴于自身实力及当时战场地理因素的考虑,李宗仁于战前下达了这样一个作战令:

战区决对津浦南段之敌,拒止于淮河以南地区,由其侧方连续予以打击,渐次驱除肃清之,同时巩固鲁南山地。对津浦北段及陇海东段取侧击之势,牵制敌之南下或西上,以拱卫徐州。

通过此作战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两点信息:

1,中国军队决定要两线同时开战。

2,李宗仁等高级将领一致认为不能让北山日军渡过淮河,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认识。

那么在有了一个明确的作战计划后,李宗仁便开始部署军队了,而与此同时,战斗首先从津浦南段爆发了。

徐州会战中的日军

至于战斗为何从津浦南段爆发,主要原因应该就在于攻占南京的日军士气更加旺盛,且南京保卫战后,附近的中国军队处于溃散状态,尤其是津浦路南端的浦口更是没有任何中国军队防守的,而这也很容易让日军有了一个错误认识,那就是津浦路南段似乎不会再出现中国军队的身影,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北上与华北方面军汇合。

然而他们的认识一定是错误的,虽然浦口附近没有中国军队防守了,但李宗仁却已经意识到津浦南段的重要性,所以在日军从浦口北上出发的时候,李宗仁就已经将刘士毅的第31军调到了滁州、明光一线,来阻击北上日军。

前面提到过,李宗仁的作战计划是,将北上日军阻隔在淮河以南,而滁州的南面是浦口,明光的西北面就是淮河南岸重镇蚌埠了。所以滁州、明光一线是北上日军渡过淮河的必经之地,第31军是桂军,李宗仁将其放在津浦南段的第一个防御线上,足可见李宗仁抵抗日军的决绝之心。

而第31军也没有让李宗仁失望,1938年1月26日,北上的日军第13师团在这里遇到了以死打硬拼的桂军,31军依托有利地形层层阻击日军,让日军既感震怒又觉耻辱,毕竟桂军的武器装备与日军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面对装备如此低劣的桂军,日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非常惨痛的代价,因此这让第13师团的士兵感到了空前的耻辱,但是越是耻辱,他们复仇的心理就越膨胀。

刘士毅

当日军从南京调来重炮和坦克后,第31军顶不住了,第13师团兵分三路同时推进,第31军无法应对,明光、滁州很快失守,2月1日,日军占领临淮关,2日占领蚌埠、凤阳和定远,其前锋已经抵达淮河南岸。

前面说过,如果日军主力渡过淮河,那么津浦路南段的中国守军将无险可守,到时候整个徐州会战的形势将急转直下,所以李宗仁决定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必须将日军阻击在淮河南岸,而防守淮河的重任就落在了于学忠将军与他的第51军身上。

于学忠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属于东北军的一员,当年曾是张学良的左膀右臂,九一八事变后,他力主抗日,任河北省主席期间,面对日本人的劝降利诱,他都不为所动,一直都是抗日的积极分子,因此他曾多次受到日本人的暗杀,1936年,他积极支持张学良发动的“兵谏”,力促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之后便率部参加了此次的徐州会战。

对于此次防守淮河的重要性,于学忠非常清楚,与此同时他和他的51军也期待了很久,从九一八事变起,他和他的部下们就一直忍受着痛苦和全国百姓的责备苟活着,他们一直想要一个证明自己,报仇雪恨的机会,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淮河战役,他们虽没有必胜的把握,却有必死的决心。

于学忠将军

于学忠将军来到前线后,将部队布防在蚌埠与五河之间,蚌埠是淮河南岸的重镇,五河位于蚌埠以东,是淮河北岸的重镇,蚌埠——淮河一线将直面北上而来的日本第13师团。

日军的行军速度令51军将士们感到非常意外,在他们还在赶修工事的时候,日军就已经迎面而来了,于是两军顿时陷入激战中,2月3日,日军利用抢来的民船和自带的橡皮艇,在飞机和火炮的掩护下强渡淮河,但于4日被51军逼了回去。然而,日军第26旅团一部绕道蚌埠以西渡河成功并攻占了怀远进抵涡河。于学忠得知后紧急调整部署,将防御重点放在了与蚌埠隔河相对的小蚌埠镇——怀远——涡河一线。

于是,小蚌埠镇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8日,二十余架日本战机对小蚌埠镇进行了猛烈的轰炸,随后日军在密集的炮火的掩护下再次强渡淮河,第51军第113师的官兵们拼命抵抗,两次击退日军,日军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夜间强渡,随后他们一度登上了淮河北岸并占领了小蚌埠镇。然而113师337旅674团团长梁忠武立即率部进行反击,双方激战至凌晨,最后674团的将士们将日军击退,收回了小蚌埠镇。

10日拂晓,日军再次对小蚌埠镇发起攻击,674团陷入苦战,因伤亡过半而不得不退出战斗,小蚌埠镇失守。

徐州会战形势图

小蚌埠镇第二次失守后,于学忠亲临前线,他令113师337旅组织敢死队进行反击,旅长窦光典亲率敢死队身先士卒,他们拼死进攻,后与日军陷入肉搏战,经过数小时的肉搏战后,日军被赶下了淮河,被淹死的日军达数百人以上。

而就在窦光典率领敢死队与日本激战的时候,东面战线的日军为配合西线日军的行动也开始从临淮关强行渡河,甚至一度攻占了淮河北岸的几个村庄,防守于此的第114师在师长牟中珩的率领下发起反击,后将失去的村庄全部夺回。

然而第51军的英勇防守引来了日军更为猛烈的复仇,11日,坚守阵地近10日的51军迎来了最为血腥的一天,这天,日军发起全面进攻,先是日军的飞机、重炮和坦克对51军的阵地进行了密集轰炸,51军多处防御阵地被摧毁,士兵减员亦非常严重,之后日军进行强攻,第51军的将士们不畏生死,数次发起反击,仅小蚌埠反复易手就多达五次!在由于兵力及武器装备太过悬殊,小蚌埠镇最终还是落入了日本人之手。

就在这危机时刻,于学忠将军将所有指挥员召集在一起,他说:“东北沦丧之痛刻在咱们心头,想生存下去就要与日本人血战到底。我们下定必死的决心,我们可以都死光,但是必须让日本人付出代价!”

既然守不住,那就死在冲锋的路上吧!

13日,于学忠将军下令51军全线决死反击,于学忠将军本人和两位师长及四位旅长全部上了战斗的最前沿,而就在此危急时刻,一支中国援军及时的赶到了战场。

他们就是张自忠将军率领的第59军。

张自忠将军

张自忠将军来了,于学忠将军深知他肯定能像自己一样拼死守护着这里,因为张自忠将军跟自己一样,曾被国人所谴责所误解,他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够用行动洗刷冤屈,对此于学忠将军深以为然,所以他可以安心的撤下了。

至于淮河前线日后将会是怎样的一个走向,于学忠将军坚信,张自忠一定会给自己,给全国百姓一个满意的交待。

于学忠走了,但是战争还远没有结束,淮河暂时成了日军不可逾越的天堑,但他们绝不会就此罢手,张自忠将军来了,那么他会给焦灼的淮河战场带来一丝转机吗?

虽然张自忠的加入令徐州会战之津浦路南段战场出现了转机,然而机会稍纵即逝,张自忠认为,应在日军支援未全部到位之前立即全线反击,张自忠的计划得到了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认可,为了配合第59军的行动,李宗仁同时令韦云淞的第48军,刘士毅的第31军及周祖晃的第7军分三路出击,以此来策应59军的正面行动,除此之外,李宗仁还极力说服了国民政府,派来了空军对蚌埠至临淮关一线的日军阵地进行了轰炸。

张自忠将军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张自忠内心是充满渴望的,是的,因为此前北平和天津的沦陷,张自忠遭到了国人的谴责与诋毁,这让他倍感痛苦,他明明心怀国家,却苦于无法诉说,甚至被国人误认为“汉奸”。身为军人不仅没有守住国土,也没有以死报国,所以他心中有愧,因此面对来自全国舆论的抨击,他选择了沉默,他没有想着如何用言语去辩驳,他想的是有朝一日能用行动去挽回自己在国人心中的形象。

所以,当他接到参加徐州会战的通知后,他以及他的部下都是激动的,一雪前耻的时刻就要来了。

反击之前,张自忠面对59军全体将士,他没有说很多令人热血澎湃的话,他只是轻淡而又坚定的说了一句:“谁也不许后退,跟着我拼命保国”。

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这次战斗意味着什么,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甚至他们都满怀向往,事实证明,如果一支军队的所有官兵都不怕死的话,那么它也将会是一支令所有对手都胆寒的军队。

徐州会战形势图

2月15日,反击作战开始,在友军的协同下,第59军全体官兵向火山爆发一般,从阵地上喷薄而出,他们无一人迟疑,以决死的意志向敌人的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

整个淮河阵地到处都是拼杀的惨况,第59军将士们不分昼夜,经过十多日的猛打猛冲,日军终于招架不住开始陆续撤回淮河南岸,第59军官兵收复了小蚌埠镇,中日两军再次于淮河两岸形成对峙。

不得不说,淮河之战是抗日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一次令人振奋的胜利,此次胜利达到了李宗仁战前制定的“将北上日军牵制在淮河南岸”的战略目的,从而粉碎了日军企图“南北夹击”的战略目的,至此以后,日军不得不对先前的战略进行调整,将之前的“南北夹击”改为“南守北攻”。

日军战略的改变,使得津浦路南端的形势缓和了下来,但因为此,日军华北方面军一改往日的行军速度开始沿津浦路北段大规模南下,以实行“南守北攻”的新战略,如此一来,津浦路北段的局势变得严峻起来。

韩复榘

津浦路北段的防守本是由时任山东省主席韩复榘负责的,因为津浦路北段的防守重点就在山东,然而因为韩复榘本人出于对蒋介石,对南京国民政府的不信任,导致他非常抵触其他国军部队进驻山东,而这也使得李宗仁非常不放心将山东交给韩复榘。

于是在日军华北方面军开始沿津浦路南下的时候,李宗仁便亲赴济南与韩复榘做了一次彻夜长谈,李宗仁向韩复榘详细分析了当前国内的抗日形势及打赢徐州会战的重要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目的就是希望韩复榘能认识到积极守卫山东的必要性和他应该担负的责任。

然而韩复榘的想法是根本不会受到李宗仁影响的,当时他的脑子里完全就是“保存实力”,即便有部下提醒他,现在是全国抗战,任何部队有损失都会得到补充,他依旧执着的回答到:“就算是参战,也要最后参战”。

所以,在了解了韩复榘当时内心的真正想法后,我们就不难理解他当初为何会一枪不放,任由日军占领了大半个山东。

韩复榘丢失山东给当时的徐州战场带来的影响是灾难性的,由于在短短的二十多天内,韩复榘连退数百里,丢掉了黄河北岸阵地、济南、泰安、曲阜、济宁等运河防线,导致津浦路北段门户大开,使得徐州及陇海铁路直接暴露在日军的威胁之下,第五战区不得不重新制定新的战略部署,最终李宗仁认为想要扭转丢失山东带来的不利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进攻。

李宗仁将军

于是就在于学忠部与张自忠部先后于津浦路南段与日军陷入苦战的时候,津浦路北段亦开始主动出击对日作战。

反击的首要目标自然是徐州北部的济宁与临沂,具体作战计划是:

第三集团军向济宁、第二十二集团军向邹县、第三军团向蒙阴。

然而各路部队的反击遭到了日军的强烈抵抗,最终反击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济宁不仅依旧在日军手中,甚至第三集团军遭到了日军第十师团的重创而不得不退到鲁豫交界之巨野一带。

而与此同时,另一路日军——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已经在青岛登陆,这是日军中极具战斗力的部队,第五师团刚参加了忻口会战,士气正盛,日军大本营给他们的命令是,从青岛登陆,沿台潍路从津浦路北段侧面攻占临沂,然后从这里直下徐州。

第五师团的参战就像是一把利剑一般随时要插入我们的心脏,为了阻击第五师团的南下,李宗仁急令第三军团火速赶往临沂进行防御。

庞炳勋

第三军团原属西北军,虽然这支部队名义上是“军团”,但实际上只有一个军,即第40军,而更难以置信的是,第40军虽然是一个军,但它其实只有一个师,即第39师。

所以,庞炳勋的第三军团实际上只是一个加强师而已,而且师长还不是庞炳勋而是马法五,而部队一共也只有一万多人。

那么这样一支杂牌军,一支头顶着“军团”荣耀实际上只是一个加强师的杂牌军,能够顶得住即将到来的装备精良的日军第五师团的进攻吗?我想当时的庞炳勋也一定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但答案究竟与否,也只有他本人才知道。

徐州会战的大幕早已经拉开,庞炳勋退无可退,只是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转机还是无底深渊,他没有时间再去考虑了,只能带着他的部队一往无前。

一九三零年徐州会战期间中国军队取得什么战役的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胜利后,中国军队乘胜扩大战果的努力并没有奏效。而此时日军却通过峄城、枣庄的成功据守和坂垣第5师团的成功南进基本稳定了形势。同时日军统帅部并没有改变夺取徐州和在徐州周围地区歼灭中国军队主力的战略决策。

日本大本营于1938年4 月7日向寺内寿一的华北方面军、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下达了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线的命令。

1938年4月10日,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以5个师团的兵力南进,其中西尾寿造第二军之末松茂治的第114师团接替第10师团,由峄城南下,矛头直指徐州;坂垣第5师团由临沂南下,向徐州以东迂回,从南面截断中国军队南撤之路;矶谷第10师团西渡微山湖,从湖西经沛县、丰县南下,占领陇海路上的黄口,从西面截断中国军队的西撤之路;中朝今吾的第16师团在第10师团以西南下,目标是夺取陇海路上的砀山,配合第10师团堵截西撤的中国军队。香月清司第1军的土肥原14师团也由鲁西南下,以夺取陇海路上的兰封为目标,向西阻击中国军队对徐州的救援。同时配有德川好敏的航空兵团,实施对中国军队的狂轰滥炸,以求造成中国军队人员和物资的重大损失。

南方畑俊六的华中派遣军,由南向北进击,策应华北方面军攻取徐州的战斗。其中,吉住良辅的第9师团由临淮关渡过淮河,迂回徐州以西。获洲立兵的第13师团由蚌埠渡过淮河,在东边与第9师团平行向北推进,共同会攻徐州;第6师团坂井德太郎的第11旅团,由马鞍山渡江,

徐州会战的历史评价

此战,中国参战部队前后有70个师约100万人,历时5个月。中国军队广大官兵英勇奋战,首先在南线将日军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与北线日军会合的企图;继而在北线将东路日军击败于临沂地区,又将西路日军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区,粉碎日军在台儿庄会师的计划。在台儿庄地区作战中,第五战区采取积极防御战法,以一部担任内线防御,另一部置于外线作战,攻防结合,灵活机动,获得大捷。随后,最高军事当局不顾敌强我弱的总体形势,调集大军在徐州附近,企图与日军决战,因而使会战在后期陷于被动。

尽管如此,这次会战钳制和消耗了日军有生力量,中国军队以伤亡6.5万余人的代价,击毙、击伤日军2.6万余人,除予日军以巨大打击外,还迟滞了日军进攻速度,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此战最重要的影响在于使中国人民相信自己有击败日本的能力。 自“七.七”事变以来,面对日军的步步进逼,全国各族人民期盼南京国民政府能够组织、领导中国人民起来抗战,将日本帝国主义从中国的领土上驱逐出去,争取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南京国民政府也作了不懈努力。在“八.一三”事变爆发的第二天,首先发表了《自卫抗战声明书》 ,表示“实行自卫,抵抗暴力”。紧接着,蒋介石下达总动员令,自任陆、海、空军总司令,一方面指挥军队抗击日军的疯狂进攻,一方面接受*关于国共合作的建议,承认其合法地位,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这些举措,对中国军民抵抗日本侵略是一极大的促进和推动,全国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局面。

在日军的大举进攻面前,南京国民政府几乎动用全部军事力量对日作战,先后进行了多次重大战役,打了许多硬仗。但由于战争指导的失误和军队战斗力上的差距,对日作战基本上都以惨重的代价和失败的结果而告终。当时,全国上下弥漫着失败的悲观情绪。

徐州会战,在李宗仁的直接指挥下,经全体官兵的浴血奋战,共歼灭日军2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开了正面战场胜利之先河,使日军遭到自新式陆军组建以来的第一次惨败。在此次战斗中,广大爱国官兵激于民族的义愤和强烈的爱国心,与日军顽强拼搏,涌现出众多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为国捐躯者,不仅有一般士卒和下层官兵,而且有高级将领。这些众多为国牺牲的将士,以自己的鲜血洗刷了旧日的民族耻辱,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民族精神,对形成强大的、一致抗日的高潮和生气蓬勃的新气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成功地扭转了国民党军屡战屡败的不利态势,遏止了失败主义思潮的蔓延,使中国人民从中看到了抗战的光明前途。

徐州会战,特别是台儿庄会战,使国民政府及统帅部进一步认识到日军并非不可战胜,虽然短期内尚不可能,但中国的抗战最终必将胜利,从而进一步坚定了持久抗战的信心和决心。这时,希特勒对中国施加压力,德国宣布对中国禁运军火,5月间又下令召回驻中国军事代表团,而英、美等国仍无实际上的援助,国民政府及统帅部感到依赖国际外力战胜日本的希望暂时难以实现,认识到要靠自己下坚定持久抗战的决心。1938年6月9日,蒋介石发表声明,宣称当前战局的重点不在于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防御成功与否,今后的战争将在山岳地带进行等,并于同日下令在武汉的政府各机关、中央党部、各大学及由沪迁来的工厂等向重庆、昆明转移,最后完成以西南为大后方的战略部署,贯彻执行“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战略方针,表示“始终保持我军之战斗力,而尽量消耗敌人的力量,使我军达到持久抗战之目的”。

同时,徐州会战的胜利,也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以台儿庄大捷为代表的徐州会战的消息,苏、美、英、法、德、意等欧美主要国家都给予了充分报道和评论。据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德国也报道说:“徐州方面中国抵抗力之强,殊出人意外”,“最慎重之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这些社会舆论对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争取外国政府的支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国人民誓死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和胜利战绩,赢得世界正义舆论的高度评价,也使德、意法西斯不敢小视。各国新闻媒介对台儿庄大捷的报道,不仅使各国人民增加了对中国抗战的了解和认识,也为后来中国赢得外援创造了条件。 徐州会战之前,中国军队所采取的基本上是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自己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加之武器装备等不如日军,所以屡战屡败。经过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中国统帅部接受了以往的教训,开始改用攻势防御新方针,即将阵地战的守势与运动战的攻势及游击战的袭扰密切结合。在预选的战场地区,以一部分兵力固守阵地,吸引和消耗敌人;以一部分兵力游击敌后,破坏交通,袭扰据点,牵制敌人;以主力兵团迂回敌军侧背,实施强有力的攻击,从而变内线作战为外线作战,于被动中争取主动。

李宗仁作为徐州会战的最高指挥官,以自己成功的战役战术行动,给当时最高统帅部业已制定的“持久消耗战略”作了完美的注解。早在抗战初期,李宗仁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古老庞大而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有效的抵抗外族入侵问题,就从战略上作过深入的思考。他曾在其《焦土抗战论》中,分析了当时中国工业、交通的落后状况,指出:“从战略方面说,若日本侵略者实行堂堂正正的阵地战,则彼强我弱”,“故敌人利在速战速决”,“但吾人必须避我所短,而发挥我之所长,利用我广土民众,山川险阻等条件,作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到敌人被深入我国广大无边原野时,我则实行坚壁清野”,“发动敌后区域游击战”,使“敌人疲于奔命,顾此失彼,陷于泥沼之中”。1937年10月12日,李宗仁就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正值上海已失,南京危在旦夕。他从战略上判断:京沪战事一旦结束,津浦线必然是敌人攻击的目标。并根据对形势的分析,提出抗战的战略重点是“以空间换取时间”。南京失守后,面对日军三路大军以猛虎扑羊之势,向徐州的夹攻,李宗仁深知自己的部队难与敌军相火拼,他抓住敌军骄狂之弱点,运用自己数万之哀兵,与敌展开运动战,“敌进我退,敌退我打”。 徐州会战虽然未能全部歼灭敌军,但它却把阵地战、运动战和游击战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主动歼敌一部达到防御的目的,从战略上来讲是正确的。它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军事已由消积防御向积极防御的某些转变。正如陈诚所讲:“台儿庄之战胜即我游击战、运动战在战略上之功效也。”

徐州会战以中国军队的撤退而告终,但这一撤退是防守后的撤退,它使日军围歼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全部落空,挫伤中国军民抗战意志的目标未能实现。而中国军队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却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战略上符合持久消耗战的作战原则,并为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宝贵时间。 中国军队坚守徐州地区达5个月之久,充分实现了以空间争取时间的目的,从而为中国军队在武汉的集结、布防赢得了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台儿庄大捷是中国军民打破日军“速战速决”战略企图,坚持持久抗战的一个有力砝码。

日本大本营因兵力不足及准备不够充分,在占领南京、太原后本来决定暂时停止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制订了所谓“战局不扩大”方针,并下达了计划,以争取时间建立总体战体制及扩大军事力量。但由于台儿庄的失败和侵华日军当局为挽回面子强烈要求扩大战局,并由于发现中国军队大量集结徐州等情况,被动地改变了既定战略方针,在兵力不足及准备并不充分的条件下决定提前进行徐州会战。当时日军尚未完成扩军计划,根本无法从国内增派军队,只好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侵华日军中调集部队。在华日军共约15个师团的兵力,调至徐州作战约10个师团,结果造成投入徐州会战的兵力不足以完成围歼徐州附近五六十万中国军队的任务,而留置后方的兵力更有捉襟见肘之忧,连守备同蒲、平汉、京沪、胶济、正太、津浦几条铁路干线上的要点都不够用。如第1军抽调了平汉路高邑、安阳地区的第16师团和新乡、焦作地区的第14师团去徐州作战,致使冀南、晋南守备空虚,不仅被迫放弃了长治地区,而且导致已经占领晋南黄河北岸的第20师团遭到中国第2战区部队昼夜攻击。这些中国部队大多是在日军进攻下已退至黄河以南、徐州会战开始后又乘虚渡河返回晋南的。日军第20师团被迫又放弃了蒲州(今永济西)、芮城、平陆等地,保持运城、河津、闻喜,并将主力退缩至曲沃、侯马、新绛地区固守。又由于第2战区部队破坏了铁路和以炮击控制了机场,日军第20师团的补给完全中断。当时日军无任何兵力可供调动增援,不得不以空投进行补给,但飞机不足,无法满足1个师团的需要,因此,徐州会战时期日军第20师团不得不以抢掠民间粮食以及野菜、树叶、青草充饥。事实上不仅第20师团陷于困境,而且华北被日军占领的所有地区都呈现不稳。日军因兵力缺少,只能被动地进行防御,完全没有实施大规模出击的能力,更谈不上占领新区。

检讨日军的这场大败仗,以日军战斗的观点而言,可以说是相当的轻敌,最初日军的进逼徐州外围战,根本是日军大本营所不同意的作战行为。日军大本营特别下达华北方面军南下的禁止线,是在徐州以北百公里之外,所以,徐州会战是一个被中国军队掌握战机所诱发的一个意外军事作战,这个会战彻底的改变了日本对华作战的战略构想。

日军不是因为徐州战略地位重要,要打通华北与华中战区,因而准备进攻徐州,而是因为华北方面军的不服军令约束,以轻敌的心态,孤军深入,结果在台儿庄遭到惨败,迫使日军大本营别无选择地动员所有的军力,仓促地发动徐州会战,但是日军仍然没有捉到中国军队主力。

因此,从徐州会战之后,日军在战略的主导能力上,开始完全的失控,速战速决的战略成为空想。日本逐步地陷入中国的战略空间陷阱之中,日军只有继续发动武汉会战以及华南攻略作战,将日军绝大部分的部队,都投入了中国的战场,这时日本既不能击败中国,又不能退出中国,迫使日本最后铤而走险,发动太平洋战争。

原来日本企图围歼徐州的中国军队,是一个相当有企图心的战略攻击计划,但是日军仍然犯了低估中国军作战能力的错误,在徐州宽广的地区,投入了25万的日军部队,仍然出现兵力不足的现象,对于当时的日军而言,这已是其动员部队的极限。同时日军过于自信的判断,认为中国军队只能利用陇海铁路西退,因此,日本将拦截的主力,全都放在截断这条铁路的交通线上,而大部分的中国军队却从日军的背后,向西南方撤走,使得日军在徐州企图围歼中国军队主力的计划再次落空。于是日军又在匆促之中,决定全面深入中国,进行汉口攻略的作战计划。

徐州大会战的结果如何?

徐州大会战,在滔滔黄河水泛滥中,落下了帷幕。徐州会战,有临沂、滕县、台儿庄的激战,最终却以水代兵,这不仅没有阻止日军的进攻,还给中原人民造成重大灾难。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分别成功还是失败?

名称: 淞沪会战

地点: 中国上海

时间: 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12日

参战方: 中国,日本

结果: 日本获胜,上海沦陷

参战方兵力: 中国 60余万人

日本 30万余人

伤亡情况: 中国伤亡15余万人

日本死伤7万余人

主要指挥官: 蒋中正

名称: 太原会战

地点: 山西太原

时间: 一九三七年九月至十一月

参战方: 民国政府和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

结果: 中方战败

主要指挥官: 傅作义,东条英机

名称: 徐州会战

地点: 江苏徐州

时间: 1938年1月至5月

结果: 胜利

武汉会战(1938年)(中国称为武汉保卫战,日本称为武汉攻略战)是抗日战争中一场大规模战役,超过一百万名国民革命军在蒋介石的领导下防守武汉,以抗击由畑俊六指挥的日本帝国陆军,战场在长江南岸及北岸,横跨安徽省、河南省、浙江省及湖北省,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和最出名的战役。武汉会战历时4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

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最终以八路军取得胜利告终。

名称: 台儿庄大捷

地点: 山东枣庄台儿庄

时间: 1938年

参战方: 中国国民党军与日军

结果: 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

主要指挥官: 李宗仁、孙连仲、张自忠等

平型关、台儿庄战役不属于上面会战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