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张一得事件(张一得事件的感受)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12-27 11:12:12 247 0

张一得的悲剧:父母牺牲越大,孩子越痛苦 ||亲子观

留美高材生张一得去世,最近成了一个热门。官方并未公布张一得死因,但网友爆料称其为自杀。

张一得的父亲,叫“老得”,是个单亲爸爸,网络上小有名气的 育儿 红人,很多 育儿 妈妈都是他的粉丝。网络留下了关于他与张一得的大量资料,主要是正面传达这种“父爱”的。 如今重看,令人心痛,更令人窒息。

不能武断地说,张一得的自杀与父亲有直接原因,但在这样的父亲身边,孩子实在是太压抑太痛苦了。难怪有网友说, “父爱如山,山把孩子给压垮了。”

每一次碰到孩子自杀的新闻,我很容易就代入孩子这个角色,感同身受。这些不幸时刻提醒着自己, 父母的责任是什么 。

1/3

“老得”是一名来自广东的单亲爸爸,他原本是一位企业高管,高学历,高收入。2001年,儿子张一得还不到一岁时,妻子与“老得”离婚。一得被判给了爸爸。

“老得”为了更了照顾孩子,辞去了高薪工作,卖掉了广州天河市中心的房子,带着一得去了偏远郊区, 成为了一名全职奶爸 。

十九年来,“老得”没有固定收入来源,学会了自给自足,学开垦、种菜、卖鸡卖鱼、捡破烂,维持生活。

十年来, 他 换着花样给儿子做饭, 每天的菜谱都不重复。 而且,那些菜的灵感都来自一得的生活成长故事。

他还尽力手工为孩子打造一个农场,还有滑梯、小火车、小船等“小小游乐园”。

他为了孩子, 建立了一个 育儿 博物馆 ,在儿子成长的17年间拍了20万张照片。平均每天拍30张,用坏了5部相机。

他还喜欢将自己与儿子的日常记录下来,在网上发表了近千篇文章,累计上亿次的点击率,粉丝一百多万,成了一个有点名气的 育儿 “网红”。

“老得”对孩子付出的心血,令人叹为观止,恐怕人人皆自愧不如,觉得自己无法为孩子付出这么多。 相对于普遍存在的父亲缺位的“丧偶式 育儿 ” ,这样的单亲爸爸实在是对孩子太好了。

在一得18岁时的时候,“老得”结识了后妻,后妻带着一位自闭症的孩子;他便为自闭症儿童打造了一个感统训练场星星园,免费帮助一群“星星的孩子”训练视听动觉。

在这样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张一得, 也是个好孩子 。

张一得一直在读私立学校,各门功课都名列班级前矛,拿到过很多运动证书,高中还拿到了高中三年国际学校全额奖学金。一得凭自己的努力,负担了自己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更凭借着高分获得了在国外就读暑期项目的机会。

据说,读高三时,张一得已经可以担当同声翻译了。在托福考试中,他以离满分只有2分之差的成绩,考入埃默里大学,一所顶尖的私立研究型大学。

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也是热心助人,还为疫情中的武汉捐钱捐物。

但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娃,在考上了美国的大学之后,却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么好的父亲,这么乖的儿子,是哪里出了差错?

“老得”的回应是,

希望一得安息。

2/3

在一得去世之后,许多人开始认为“老得”教育孩子的方法出了大问题,甚至是 直接间接导致了一得的轻生 。

另一种看法是:一得那么优秀,如果他没出事,大家可能把一得爸爸捧上天。而且谁知道一得的离世是什么原因呢,怎么能够说是他爸导致了他的自杀?

确实,没有证据,可能性很多,不能直接归因。毕竟一得已经19岁了,他在做自己的个人选择。但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只讨论这位“网红爸爸”之前的教育方式,可能更有借鉴意义。

你愿意有“老得”这样一个爸爸吗?愿意享有他沉重如山的父爱吗?

我只会由衷地感到压抑,甚至恐惧。 这让我无法呼吸。

“老得”对孩子的好,对孩子的训练,早已超过了正常的需求范围, 已经是捆绑和束缚了 。

经常想着给孩子吃得更好,经常换花样,很正常;但十年没有做过重复的菜,每天的菜都有故事、有含义,付出超额的精力,不正常。

帮助孩子学英语,创造环境,很正常;但为了孩子学英语,雕刻了25万个英文字母,做这种无用功,不正常。

财富自由,收入无忧之后,辞职带孩子,男性这么做的虽然很少,但也算正常;可是,高管辞职,卖房,之后居无定所,靠捡垃圾、种菜卖菜来维持父子俩的基本生活,靠网友的打赏和资助来交学费,才能活下去,不但不正常, 而且还害人害己。

保留孩子成长中的旧物,很正常;但是建成了 育儿 博物馆,对孩子的凝视和注意超过了极限,一呼一吸全都记录在册,不正常。

还有几件事也很令人吃惊。

有新闻报道上说,从一得出生之后到三岁,“老得”故意不跟他说中文,一直是“全英文交流”。 三岁之后开始笔谈 ,小孩不允许说话,只能拿笔写出自己的诉求,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一得要喝个可乐,只能用笔画出来,否则“老得”就不予理睬。

曾有新闻报道说,“老得”为了“锻炼孩子自理能力”,要求八岁的孩子一个人给四五十个人做上一顿饭,这几十人是“老得”的粉丝,“老得”让孩子招待粉丝,是为了筹学费。

孩子高中进了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老得”要求孩子去同学家玩的时候,同时兼顾收破烂的责任,要带废品回来卖钱……

这些对孩子是多大的一种痛苦?

在一得的这个故事里,“老得”对孩子的严格,还不是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而是 强行地把小孩塑造成一个作品 ,这个作品身上,可以投射父亲扭曲的意志。

“老得”对孩子的“好”,是一种表演型人格,充斥着毫无必要的自我感动。十年每天做饭不重复,每顿饭都有故事,雕刻25万个英语,对儿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不上班,辞了高薪的工作,结果父子连吃饭都艰难,得靠捡垃圾,靠网友资助救济,还这么干了19年。 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让孩子过上这样的日子,只是满足父亲个人的“传奇”。

“老得”做的这些事,塑造出“ 育儿 神话”,但神话背后是什么,他选择地忽略了。

3/3

虽然“老得”的表演型人格太严重,而且对孩子的奇特的教育方式成了他的人设、他的卖点,但我不能说“老得”一点真诚也没有。

在“老得”的描述中,周围的亲友都离开了他,他无法与人正常打交道,妻子也在刚生下孩子就义无反顾地与之离婚,他的人生很失败, 孩子,是他惟一的光了。 而且,在塑造孩子这个“产品”中,他获得了很多粉丝和赞美,这激励了他,让他在这条路上越来越远。

他的人生里除了儿子没有任何别的意义, 他把所有精力与力气全都花在凝视孩子上面了。他要活在孩子的身体里。

张一得确实很优秀,可能比普通教育下的孩子还强很多。但这样的人生,对于一个刚刚成年的大孩子来说,太苦了。他无法拒绝,因为父亲为他付出了一生,为他赌上了所有的光荣与梦想,沉重得喘不过气来的爱,他逃无可逃。

假如我是张一得,我吃的每一口饭都有负罪感,我念的每一个单词都是父亲的付出, 我吸食了他所有的生命,他什么都没有了,只有我 。我,也很痛苦啊,这不是我想要的。

“老得”这样的人看起来不多,是因为男性 育儿 的不多,这样的父亲很罕见;但这样的母亲,却颇为常见。

我曾碰到过一位女性,她叨叨叨地讲过她和孩子的故事。她自己是个职业女性,工作不错。但不管多忙,她每天都给六岁的女儿做好营养丰富的每顿饭,数着女儿夹菜夹肉的数量,以免营养不均衡或过剩。不许喝可乐、不许吃汉堡、不许吃油炸食品、不许吃快餐、不许吃任何零食,因为不 健康 ;每天早上切好水果块放在保鲜盒里带到幼儿园去,要求餐后吃完……还有,孩子从出生开始所有的衣服都手洗不扔进洗衣机,因为担心洗衣机有细菌残留。当然, 孩子更不许这么玩那么玩… …

跟大伙讲这些细节的时候, 她觉得自己的经验太成功了,值得所有人学习。

旁人问她:孩子喜欢这样吗?

她说:哪里,她烦死了,每天我都要说一百遍,结果发现她偷偷地喝可乐,还偷偷把我的水果块倒掉,我都气死了,骂也不听。

其实,水果切开以后,很容易滋生细菌,天热了也容易坏,这可比她所禁止的“不 健康 食品”不 健康 多了。

她费这么多力气和心血做的这些事,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只有坏处。 全家人都痛苦。 但那种“ 我为你付出那么多”的感觉,成了“完美妈妈”的加冕礼。

微博下还有人讲了一个小故事。

这样的父母, 单纯只是为了让孩子陷入不义之地 ,为了让孩子从小、从每一件小事上,觉得自己欠了父母的,觉得自己什么都不配得到,觉得自己活着就是连累爹妈。

每天对孩子耳提面命“我为你付出了多少牺牲”“我为了你失去了什么”“全家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你怎么不争气”……谁会乐意呆在这样的生活里?孩子无法反驳,但他心里只会觉得: 这又不是我要的。这是你们强加在我身上的 。

把人生全都投射在孩子身上,是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 张一得以自己的方式告别了这个世界,是个悲剧;绝大部分孩子正常长大了,回归到正常人的生活当中了。但是,不等于这种来自父母扼住喉咙的压制,对他们没有伤害。有时,这种烦恼,是跟随一生的。

什么是父母真正的爱,什么是控制欲?

1、爱是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适度。控制欲是,我都为了付出了那么多,你怎么还不能回报我?

3、爱是“为你做事,我也很开心”,控制欲是“我为了你,太苦了,太苦了,太苦了”。

4、爱是愿意倾听。控制欲是“你必须听我的”。

5、爱是“爸妈很忙,但最关心的是你”,控制欲是“我的人生里就只有你了。”

6、爱是同理心,爱是放轻松。

我更想说的是, 父母们应该要分清哪些,哪些是不重要的。 营养均衡有必要,但那种十年每天不重样,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吃什么,没有必要;每天凌晨四五点起来熬粥、搞早餐,没有必要。幼童不许弄脏衣服不许弄脏手,没有必要。三岁要求背很多古诗词、背英语单词,没必要。强迫孩子学他根本不感兴趣的乐器和爱好,没有必要……

你以为的“应该”,和孩子真正的必要,更是相去甚远。

父母为此做得越多,牺牲越大,孩子越痛苦。 你以为是市恩,可能却是结仇。

这些压抑、痛苦,孩子需要花很多很多年,才能消化。

张一得事件(张一得事件的感受) 第1张

张一得为什么自杀?

最近,优秀学子张一得的自杀让社会震惊。引起了人们对家教的广泛讨论,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笔者认为,如果张一得父亲不主动将自己的教育过程全方位展示,而是由张一得自己成年以后感恩式地向世人展示父亲的良苦用心,事情可以说,将是完美无缺。

张一得父亲的育儿过程可以说绞尽脑汁、煞费苦心,我想,绝大多数人难以做到他那样。他的这份毅力、耐心、爱心让许多人望尘莫及。

但是,张一得父亲向世人展示育儿全过程,动机是什么?他的目的也可能是向社会大众介绍育儿经验,主旨可能是好的,其中有没有炫耀的成份,我们不能以小人之心做过多的揣测。

然而,恰恰是这个展现过程,让张一得觉得,他无论多么优秀、多么出众,多么有成绩,只是父亲的一个产品,只是父亲的一个附属品,甚至是父亲全身心的育儿科研成品,而不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得来的,

放在谁身上,谁能承受这份如山的压力?

张一得父亲自己说,从小尊重儿子,但这个展现过程,恰恰是最不尊重儿子的举动!

我们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结。可龙生九子,尚且个个不同。对于儿女,只要他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学习成绩我觉得从来都处于第三位。

中国高中毕业生一年达八九百万,顶尖大学一年招生就那么几万人,人人都上清华北大?不现实!

学业好与坏,都必须建立在身体、心理健康的基础之上。

一个人没有健康的体魄,就如高楼大厦没有坚固的地基,轰然倒塌势在必然;有强壮的体魄,如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可能品格低下,可能心理疾病,可能违法犯罪,甚至可能自戗!

一个人有了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纵使学业不怎么好,可能,他的一生也会活得很轻松、很幸福。

埃默里大学张一得离世原因是什么?

张一得在美国去世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关于张一得的死亡原因,埃默里大学并未指明,有友人在其父亲的微信朋友圈呼吁“不要追问,不要推断”,网友也纷纷留言“不要无端猜测,尊重逝者”。张父向红星新闻表示:“各种说法不必介怀的,不管怎样的说法,都没有意义了。”

张一得的父亲,是网络“育儿妈妈圈”里一位知名的单亲爸爸,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一得他爹”,“老爹”或“老得”。

为了回馈社会,“老得”此前为自闭症儿童打造了一个感统训练场,永久免费,帮助这些孩子训练视听能力、提高运动能力,张一得的父亲具备爱心和善心,可是命运却无情的带走了这个老人唯一的亲人。

人死如灯灭,逝去的便是逝去了,过度去打扰家人的生活,以为抱着善良的态度去表达自己的关心,但这对张一得的父亲来说,就是一把一把无声的刀子在一次次揭开他们的伤疤。

尽管如此,张一得的父亲对这个世界仍然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他告诉红星新闻:“我会照顾好自己,继续与其他孩子互动,尽力给孩子们多一点美好。”也许他早已经将这些自闭症儿童当作自己的孩子了。

事件后续

据相关事件了解,“老得”年轻时曾是一名企业高管,但为了给足儿子陪伴,他成为了一名全职爸爸。经年的家庭收入来源,全靠“老得”开垦、种菜、卖鸡卖鱼、捡破烂,以及好心人不时地帮助。

来自好心人的捐助,他都认真记下每一个金额数字,直至9年后才将学费还清。后来,张一得凭借优异的成绩,取得学校每年20万的奖学金,担起了自己高中生涯的学费和生活费。

张一得去世后,父亲“老得”在一封《致埃默里大学Dave的同学们》的信中还这样表示:“谢谢你们对Dave的关爱,陪他走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站,躬谢了。”愿“老得”在今后的日子里早日走出阴霾迎来阳光,重拾希望,继续生活。

留美学霸张一得为什么自杀?

2021年3月5日,美国埃默里大学学生校“牛津学院”哲学专业的一年级中国留学生张一得自杀去世。

在外人看来,张一得无疑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什么事情都做得好。托福114分;杜克大学数学竞赛三等奖;他辩论赛,取得成绩;体育也出色作为守门员,还获得了MVP。

然而,这样的天之骄子还是没有了对人世的眷恋,早早就选择离开人世。为什么一得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了解人生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张一得患有抑郁症

“抑郁症”是这些年来大众很熟悉的一个病了,曾经,“抑郁症”被污名化为“富贵病”,直到这样的病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之后,大家才开始给予抑郁症患者尊重和关怀。

张一得患有抑郁症,沉沦在散失快乐能力的日日夜夜无疑是他死亡的直接原因,张一得是一个高智商的孩子,或许对死亡对人生早已有了不一样的认知,逝者已逝,希望他在天堂能够获得爱与自由。

张一得父亲的教育方式常人难以理解

在这一次的事件里面,讨论度最大的无疑是张一得父亲的教育模式了。

张一得出身于单亲家庭,和父亲相依为命,张一得父亲乐于在公众号分享自己的育儿经。

父亲为他建立“博物馆”,整齐码放从小到大的奖状、照片,拍坏了五部相机,一共二十万张照片,这让很多网友表示很窒息。

除此之外,张一得父亲为了为儿子筹集上名校的学费,还会要求八岁张一得为四五十位粉丝做饭,以此筹集学费。就读贵族学校时,张一得还被要求去同学家玩时要收破烂。父亲完全没有顾忌这孩子的面子。

抑郁症或许是压死张一得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是父亲窒息的爱却是三尺的冰,非一日之寒。

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学霸张一得突然离世,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近几天,年仅 20 岁的留美高材生张一得自杀离世,引发了全网对家庭教育方式的大讨论,其父「完美式」的教育方式,引起了广泛争议。

对于张一得,以及他的父亲“一得他爹”(又称老得),我原来是不熟悉的,也从没听说过,但他的育儿方式,近几年在广州妈妈圈却是广受追捧,圈粉无数。

他一手带大的儿子张一得,以托福考试差2分满分的战绩,被素有“南方哈佛”之称的美国埃默里大学录取,是名副其实的“别人家的孩子”。

在张一得一岁的时候,老得离婚,并获得了一得的抚养权。也许是为了想更好地培养一得,他辞掉了企业高管的工作,卖掉市里的房子,来到了乡下,成为了“全职爸爸”。

从此,老得就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照顾和培养张一得的工作,乐此不疲。

他不但为小一得建立了世外桃源般的童话世界,还把全部心思都用在了一得身上。

据说,他为小一得做的饭菜,10年间从不重样,用胡萝卜等蔬菜为小一得雕刻的字母就有20万之多。

为一得拍摄的照片多达20万幅,用坏了5个数码相机。

他还分门别类地整理了一得成长过程中的所有资料,甚至为一得建立了一个小型博物馆。

可以说,作为一个父亲,能为自己的孩子做到这些,不说是绝无仅有,也是极为罕见的。

如果没有张一得的自杀离世,那一定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毕竟这么多年的付出有了令人欣慰的结果。

“一得他爹”的教育方式也许会继续受到追捧。

可偏偏,张一得自杀了,关于自杀的原因,我们无从得知。

我们仅仅知道的是:张一得去世后,老得给他的同学写了一封信:《致埃默里大学Dave的同学们》,信中说:

“一得一生中所有的决定,我都是无条件地尊重、认同、接受,包括这一次,他最后的这个决定。”

在没有官方报道死因的情况下,他好像是在告诉大家:是张一得选择了自杀。

然而,一个阳光帅气的学霸,志得意满的天之骄子,父亲的骄傲,为什么会突然选择自杀呢?

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思,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老得的爱是有毒的。

有一本书叫做《中毒的父母》,是说很多父母并不知道怎样做父母,就是在现在家庭教育受到广泛重视的情况下,也还有很多父母无所适从,还在用自己以为正确的方式,养育孩子。

我们可以想一想,平均一天拍30张照片,雕26个蔬菜字母,作为父亲,老得几乎没干别的,整整19年就为儿子而活,将所有的精力、期待,全部放在张一得身上。

试想,这样沉重的爱,哪一个孩子能够承担的了?!

小时候也许还感觉很幸福,很温暖,即使没有妈妈在身边,也不会受到任何委屈。

但当他长大,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思考能力以后,他会如何看待这份爱,如何承载这份爱?

在张一得14岁的时候,他甚至跟他爸说过这样的话:爸爸,你应该适当跟我说“不”的。

从中可以看出,老得对儿子是百依百顺的,从来没有说过不。

第二,老得的出发点是错的。

跟很多父母的心态一样,孩子的学习成绩关乎孩子未来的成长,未来的幸福。

因而,老得对一得的培养方向是学霸。三岁以前,他是一直用英语跟孩子交流的。

三岁以后,如果一得需要什么东西,有什么愿望,是不能口头表达的,必须写出来,用书面语言,以此来锻炼书面表达能力。

初中以后,孩子上的学校,都是私立学校,每年20万的学费,有很多是来自妈妈粉的赞助。

从此可以看出,老得对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视程度。

岂不知,虽然分数是重要的,但分数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

好的教育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担当、解决问题,和品质生活能力,让孩子拥有健全而优秀的人格,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三,老得迷失了自己。

有人说: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老得为了孩子,放弃了一切,工作,感情,人际关系,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试问,这样的人生正常吗?如果不正常,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

我们不否认,老得是真的爱孩子的,而且是无条件的爱,为了这个爱,他倾其所有。

直到孩子考上大学以后,他才开始有了新的感情。

在此之前,他完全没有自己,生活的轴心是孩子。

结果是让人痛心的,也非常令人惋惜。

希望一得的离世,能让老得警醒和反思,也让更多的父母和家长接受教训,清楚地知道,该如何爱孩子,如何培养教育孩子!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