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热点 正文内容

白毛女歌词(白毛女的全部歌曲)

阿立指南 实时热点 2023-05-07 14:05:46 226

作者:李(小说选副总编)

编者按:

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胜利闭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为革命文艺工作者指明了方向。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革命文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深入农村、工厂和部队,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文艺活动,创作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如赵树理的小说《小黑嫁》、《李佑才板花》、李记的长诗《王贵与李祥祥》、新编秧歌剧《兄妹开荒》。正如郭沫若所说,“这是一个新时代,一个新世界,一个新世纪。”“人民翻身的时候,也是文艺翻身的时候。”在这些作品中,中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大型新歌剧《白毛女》,成为“讲话”精神孕育出的一颗格外璀璨的明珠。作为艺鹭集体创作的结果,来自不同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共同思考文艺“为了群众”和“如何为群众服务”的核心命题,书写了中国新故事,创造了新的艺术风格,成就了《白毛女》的辉煌与传奇。70多年来,《白毛女》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如京剧、芭蕾舞、电影等。,而且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号召力。

本期主题:白毛女

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白毛女的故事来自民间传说。它讲述了贫穷佃农杨白劳的女儿Xi尔被恶霸地主黄世仁占领的故事。Xi逃进了山里的一个山洞,她的头发变白了。最后,她被八路军和她的旧情人大春救了出来。体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半个多世纪以来,白毛女一直活跃在舞台和银幕上,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

白毛女歌词(白毛女的全部歌曲)插图2019年,上海芭蕾舞团在Xi安演出了芭蕾舞剧《白毛女》。资料图片

白毛女歌词(白毛女的全部歌曲)插图(1)茅惠芳扮演的Xi。资料图片

白毛女歌词(白毛女的全部歌曲)插图(2)各种艺术形式的白毛女文学作品海报。资料图片

1.从《白发尼姑》的传说到歌剧《白毛女》的诞生

1945年4月,为迎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歌剧《白毛女》在延安上演,观众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中央领导人。在盛大的开幕式空之前,因为戏票短缺,陈赓将军坐在窗台上看演出。该剧的创作团队和演员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到今年,歌剧《白毛女》已经走过了76年的历史,已经是中国民族歌剧史上的一座高峰。

歌剧《白毛女》取材于“白毛仙”的传说:1940年,河北北部的一个山村,村干部和村民迷信,说在庙里见过“白毛仙”,每月15日请他们进贡。于是,区里干部晚上带人去外婆家庙抓“鬼”,终于抓到了这个“白发尼姑”。经过审问,才发现“白发仙女”原来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女儿。她被村里的恶霸地主以讨债为名逼死,抢劫回家。后来,她主要是和新人结婚,试图图谋杀害她。她设法逃到山里,在那里住了很多年,由于缺盐少食,全身都变白了。她经常去奶奶庙偷贡品,被村里人看见,人称她为“白发尼姑”。区干部告诉“仙女白发”世界变了,把她从山洞里救了出来...

晋察冀边区流传着不同版本的“白发仙女”故事。《晋察冀日报》记者、作家林曼(李满天饰)写了《白发仙女》这个故事,寄给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周扬。1944年5月,西北野战军回到延安,把这个故事带到了延安,引起了延安文艺界的关注。周扬提议将《白毛女》的故事改编成新的戏曲类型,作为向中共七大献礼的剧目。剧本本来是邵子南写的,他是根据秦腔剧本写的。周扬并不满意,觉得“他没有从老戏里走出来”。之后,剧本由贺敬之和丁毅执笔,是1945年4月上演的版本。

演出中的几个小插曲不容忽视:黄世仁在白虎塘暴力袭击喜儿时,头座后面的几个女同志放声大哭;在幕后唱到“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时,掌声经久不息。坐在座位上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也深受感动,当儿唱起《阳光下的恳求》时,毛泽东的眼里闪着泪花。第二天一早,中央办公厅向剧组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三点意见:第一,主题好,是一部好剧,非常及时。二、艺术成功,情节真实,音乐有民族风格。第三,黄世仁罪大恶极,应该被枪毙。创作团队吸收了党中央的意见和群众的大量建议,对剧本进行了多次修改,形成了现在的版本。

白毛女歌词(白毛女的全部歌曲)插图(3)20世纪70年代,大量关于《白毛女》的“文化创意产品”受到老百姓的追捧,其中除了漫画书、连环画、画报等。台灯底座、茶壶和扑克牌也很受欢迎。图为“白毛女”台灯底座。资料图片

2.艺鹭集体创作的故事,以及对新艺术形式的探索。

歌剧《白毛女》的成功,一部分是因为“白发仙女”故事的传奇,但更重要的是,它有赖于由当时陆毅的文艺精英组成的创作团队,他们相当年轻,具有新鲜的创造力。他们构思、提炼、升华了源于生活的“白发仙女”的故事,赋予了这个故事新的主题、新的艺术形式,使其焕发出完全不同的生命力。在贺敬之的《白毛女的创作与演出》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如何改编《白毛女》的故事,一直存在着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无意义的“童话”,另一种意见认为可以写成“破除迷信”的题材。但是,“仔细研究了这个故事,我们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毫无意义的‘超自然’故事,同时也没有仅仅把它当作一个‘破除迷信’的主题,而是抓住了它更积极的意义——表现两个不同社会的对比,表现人民的翻身。”这是对“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全新主题的提炼,使之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具体事件,变成一个个能够反映时代变迁性质的典型故事,一个个新中国故事。

有研究者说《白毛女》唱出了一个新中国,这不仅体现在《白毛女》向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政治文化,更体现在新中国政权是穷人主人的本质上。还体现在《白毛女》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影响力上。许多战士高呼“为Xi尔报仇”“为杨白劳报仇”,奔向解放战争的战场。

也可以引用一个小故事。据说一个愤怒的士兵差点开枪打死了黄世仁的扮演者陈强。此后,部队首长规定,观看白毛女必须卸下子弹。《白毛女》不仅具有艺术影响力,而且直接触及了中国贫困人民最深层的情感结构,使他们从几千年精神奴役的创伤中清醒过来,使generate发挥出巨大的精神力量。可以说,像白毛女这样把艺术影响力直接转化为精神力量甚至战斗力的,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在艺术形式上,歌剧《白毛女》也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新歌剧”不同于西方歌剧和中国民间歌剧。是艺鹭创作团队基于秧歌剧的全新创作,是歌剧民族化与歌剧现代化融合的新探索。要展现新世界,新人物,新思想,旧瓶子已经不适合装新酒了,这也是《白毛女》中秦腔剧本没有被采用的原因。《Xi二》的演员王琨曾回忆说:“周扬同志说:‘因为我们要胜利了,新的局面要来了,我们要有新气象,新的味道。秦腔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戏剧,当然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它并不能展现当前我国军民新的精神面貌。" "

然而,创建一个新的表单并不容易。张庚在《论白毛女的歌剧创作》中指出,“在最初的讨论中,我们决定了这样一种方式:创作一部歌剧。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两种戏曲,一种是中国的老戏,一种是西方的戏曲。用哪一个,必须马上决定。我们觉得,首先广大工农兵要理解,要喜欢。完全是外来的是不能接受的,即使外来的东西太多。而且也不能展现中国农民的生活。中国的老戏怎么办?当然是中国的,只是年代久远。这里的故事,这里的生活,都是解放区农民的新生活,一套老掉牙的戏文无论如何也演不出来。正是按照毛泽东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示,我们要从生活和民间文艺的角度进行创作和改进,同时向旧的和西方学习。我们从过去“秧歌剧”的经历说起。然而,一出大戏并不像一出小秧歌那么好对付。当你这样做时,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你只能从实际工作中间积累很多经验……”

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正是在创作《白毛女》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来自不同艺术部门的艺术家们一起工作。对于新的理想和新的艺术,生成表现出惊人的艺术才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群众写作,为群众写作,为群众写作”。他们和新的历史题材一起成长,对历史和创作充满信心,而正是这些。

1945年1月,贺敬之写《白毛女》时刚满20岁。在抗日战争的艰难环境中,何敬之从山东枣庄经四川梓潼到达延安。那是1940年,他还是一个年轻的诗人。如果说何荆之改变了白毛女,使这个民间故事有了全新的艺术形式,那么我们可以说,白毛女也改变了何荆之,使他获得了新的历史意识和主体意识。

周扬和张庚组建并领导了整个创作团队,导演王斌,作曲家凯尔、张璐、瞿伟、何敬之和另一位作者丁毅,以及《白毛女》的主要演员王琨都参与了歌剧《白毛女》的创作。在回忆中,王琨像星探一样讲述了张璐发现她的过程:“那时候她的嗓子很难经常唱歌。所以,我走路的时候唱歌,吃饭的时候唱歌,种西红柿的时候唱歌,修机场的时候唱歌...有一天,我感觉有人跟踪了我好几天。后来才知道,那个人就是《白毛女》的词曲作者张璐。”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后,文艺“为群众服务”和“怎样为群众服务”成为文艺界的核心命题。这个创作集体,从领导者到具体创作者,都认可并信奉这一艺术理想,并以此作为《白毛女》创作的艺术追求。在具体创作中,创作集体各有分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有资料显示,在张庚的带领下,剧组采用的是“流水制作”的方式,即何敬之完成一个场景后,由作曲家谱曲,经张庚、王斌审定,送到丁毅雕版印刷在蜡纸上,再由导演和演员试听。每场戏结束后,剧组都进行了布置,并邀请艺鹭师生、干部、村民观看评论,边写边排练修改。这的确是一种独特的集体创作新方式。

白毛女歌词(白毛女的全部歌曲)插图(4)电影《白毛女》1950年上映时,轰动全国,至今被奉为经典。就在两年后,一对日本夫妇看后被深深打动。他们决定创造性地赋予《白毛女》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芭蕾。这对夫妇是嵩山芭蕾舞团的创始人清水正夫和他的妻子松山树子。1958年3月,应周总理的邀请,日本松山芭蕾舞团在中国演出了芭蕾舞剧《白毛女》。图为周总理与歌剧、舞剧、电影三位白发苍苍的女演员王琨、松山树子、田华(从左至右)。资料图片

白毛女歌词(白毛女的全部歌曲)插图(5)1950年,歌剧《白毛女》被改编成电影,陈强继续扮演黄世仁。资料图片

3.《北风吹》《绑红绳》的曲调在延安到处飘扬。

民族歌剧《白毛女》对于观众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作曲家采用了“小白菜”和河北梆子等民乐的曲调,并加以创新,于是《白毛女》中的许多唱段脍炙人口。

北风吹,雪花飘,

雪花之年即将到来。

爸爸出去藏账七天,

晚上还没还。

我姑姑给了玉莲子面条,

等我爸回家过年。

这首《北风吹》是《白毛女》中的著名唱段,简洁生动。短短六首歌词,既有景物描写,又有叙述,情景融为一体。一开始,它把人们带入了风雪交加的场景,表现了Xi儿快乐而又不安的心情。古城延安到处都是“北风吹”“绑红绳”的曲调。据说在窑洞里和女儿李讷玩耍时,用浑厚的湖南口音唱道:“人家姑娘有花戴,你爹和我用小钱也买不到。穿上两尺红绳,给我女儿绑起来!”走路的时候,毛泽东经常一边走一边吹口哨吹《北风吹》。

在《白毛女》中,无论是人物塑造、场景描写、歌词创作还是戏剧冲突设计,都可以看到何敬之作为诗人和戏剧家的杰出才华。研究者们用对白色意象的出色运用阐释了《白毛女》的艺术特色:“如果把歌剧《白毛女》比作一幅巨幅画,那么爱写‘雪’的何敬之在作这幅画时,就煞费苦心地使用了白色——从除夕飘落的柔软的白色雪花,到在茫茫雪原中挣扎的杨白劳;从Xi尔扑向杨白劳的尸体,身着白衣,到Xi尔在非人的环境中受尽折磨后长出白发,以及Xi尔大喊复仇时天空中爆炸的白色闪电空——剧作家将白色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有一篇文章这样描述张鲁为《北风吹》谱曲的情景:“张鲁在这张摇摇欲坠的桌子上陷入沉思。他顺着刚才的思路。他记得张庚反复强调:‘北风吹’一定要让观众一听就喜欢,愿意关注人物命运。根据剧本的描述,Xi儿演的是一个17岁的农家少女,从小失去母亲,和父亲相依为命,很像河北民歌里的‘白菜’!说到这里,他的心突然一动,他想起何敬之曾提醒过大家,Xi的唱段可以根据民歌《小白菜》改编。顺着这个思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否定,他终于感受到了Xi儿在等待父亲回家时那种焦虑而又快乐的感觉。一串音符像山泉一样从他手里冲出来,不到三分钟,他就写完了整首歌《北风吹》。”

白毛女歌词(白毛女的全部歌曲)插图(6)白毛女的配乐。资料图片

4.《白毛女》的每一版都承载着深刻的时代意蕴。

在7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每一版《白毛女》都承载着深刻的时代意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演。之后演出30多场,场场爆满。丁玲曾这样描述看戏的情景:“每场演出都充斥着村空小巷,扶老携幼……有的热泪盈眶,有的掩面抽泣,一团怒火压在胸前。”然后从延安到张家口、哈尔滨、北京,最后到中国。在首映式上,Xi由王琨扮演。郭在1947年首次扮演儿,她的声音被公认为极具穿透力。

《白毛女》是中国民族歌剧的开山之作,是中国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70多年来,《白毛女》被改编成各种艺术形式,如京剧、芭蕾舞、电影等。,并已在全国各地和国内外演出,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中国成立后,东北电影制片厂于1950年摄制了一部同名黑白故事片,由华水、王彬担任导演,杨润生担任编剧,田华、李百万、陈强、张守伟等主演。

1951年,电影《白毛女》在全国25个城市的155家电影院同时上映,单日观众超过47.8万人,创下当时中外电影票房纪录。田华在回忆文章中说:“《白毛女》剧组无论是主创人员还是演员阵容都很强大。导演王斌是专家,熟悉电影业务,懂蒙太奇,负责分镜头和最终剪辑;同期录音,三个同步,绝对是他的强项……联合导演华水,虽然是第一次拍电影,但是在延安陆毅当表演老师,分工是执行导演。他的排练一丝不苟,善于对演员的表演进行启发、诱导和处理,让我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两位导演各有所长,可谓郎才女貌,相得益彰。“1951年,《白毛女》参加了在捷克卡罗维发利举行的第六届国际电影节,并获得了特别荣誉奖。1955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推出芭蕾舞版《白毛女》,松山树子饰演Xi尔,清水正夫为《白毛女》作曲,赢得了日本人的好评。清水正夫回忆说:“那天非常冷,但观众非常拥挤,甚至没有座位可以坐。”松山树子回忆说:“谢幕时,观众长时间鼓掌。只见前排的观众都热泪盈眶,有的甚至大声哭了起来。台上的演员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都流下了眼泪。”《白毛女》还以其他艺术形式流传。1958年,马和范将该剧改编成京剧《白毛女》,由中国京剧院演出。连环画《白毛女》种类繁多,其中华三川的彩色连环画《白毛女》影响最大。1965年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奖绘画一等奖。

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排演了中国版芭蕾舞剧《白毛女》,并于1965年在第六届上海春季音乐节上演出。演出轰动一时,受到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的好评,随后为缅甸、刚果等国的国宾和外交使节演出。1966年五一节,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陪同阿尔巴尼亚客人观看。1967年4月24日晚,毛泽东总统第一次观看芭蕾舞剧《白毛女》,称赞道:“白毛女好。”芭蕾舞剧《白毛女》被收入八部样板戏,经过反复修改和排练。1971年被拍成舞台美术片,次年在全国各地反复放映。1975年,整个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组奉命调往北京,对《白毛女》进行了大幅修改。修改没有成功,也没有公开进行。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芭蕾舞剧《白毛女》才恢复原貌。

新时期以来,《白毛女》已经重复了很多次。1983年,为纪念毛主席诞辰90周年,芭蕾舞剧《白毛女》再次上演。1985年,歌剧《白毛女》再次上演。2005年,为纪念芭蕾舞剧《白毛女》诞生60周年,上海芭蕾舞团举办了《白毛女的故乡——从延安到上海》巡演。2011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歌剧《白毛女》再次上演。2015年是歌剧《白毛女》首演70周年,新版歌剧《白毛女》再次首演。新版《白毛女》本着“保持完整、不断创新”的原则,更加强调回归歌剧的艺术本体,突出音乐性、唱腔和旋律。在《赵姨夫谈红军》、《木仁志抢儿》等几个场景中,把以前的对话和台词改成了咏叹调,增强了戏曲的感染力;《Xi儿与大春窑洞相会》复唱,振聋发聩,催人泪下,生动展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主题。在最后大合唱《太阳出来了》的激情演唱中,观众的情绪达到了高潮,掌声和喝彩此起彼伏。

从1945年到今天,《白毛女》仍然散发着持久的艺术魅力。在回望这部中国国剧的巅峰时,我们也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努力创造我们这个时代新的文艺“巅峰”。

《光明日报》(2021年5月28日第14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