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热点 正文内容

八股文是什么(八股文是什么)

阿立指南 实时热点 2023-05-23 12:05:46 192

中学学历史的时候就知道八股文,在明清相关的电影电视剧里也经常听到八股文、八股文之类的名词。我一直很好奇。什么是八股文?为什么八股文深受后世名家批评?

八股文是哪八股?为何深受批判?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八股文的相关知识。

一、八股文的起源

人们通常只知道八股文起源于明代。其实也有学者考证过。其实八股文的雏形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出现。

事实上,唐代科举考试采用的“贴经”和“墨夷”是明代八股文的雏形。唐朝的科举考试,是以“贴经”的方式选拔进士。所谓“贴经”,就是把背好的经书拿过来,盖住两头,中间只开一行,剪纸贴上去。唐代先采用口试方式,让应试者答经义,再用笔答经义,称为“墨义”。

宋初沿袭此制。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兴起。为了减轻考试负担,废除了经义考试。考试范围仅限于朱收藏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书。考题也是取自四书里的句子,所以后来的八股文也叫”。

元朝仁宗年间,明确规定了科举考试方式。一个叫王重云的人写了《意饰之书》,提出了“八股文”(即八股文)的写法,所以所有的考试都是用八股文的写法。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国家一片废墟,急需各类人才献计献策,帮助治理国家。出身贫寒的朱元璋志向远大,努力成为一代民主大师。同时他个性很强,控制欲很强。所以他一方面希望各种人才能够帮助治理国家,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很好地控制和驾驭这些文人。因此,他改革了传统的科举制度。他采用固定统一的格律体系,以四书五经为题,不允许考生有自己的思想。答案只是给古人看的,他试图通过实行这种考试方式来统一天下知识分子的思想,以使自己的国家永久化。所以八股文出现在明初,是朱元璋首创的。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正式定型。顾《日知录》说:古典文学叫八股,从成化(明宪宗,公元1465-1487年)开始,八股的名称也是双重的。天顺(朱祁镇复辟八年,公元1457年明英宗)曾传义,但敷衍了事,或对或散,开头无公式,单句题少。成二十三年必试;《享天下者必护天下》一文中,先提三句,即“乐天”四个字,中间再提四句,再提“护天下”四个字,然后打个大结。”顾这一表述,八股文的出现,确定在明朝成化年间,这指的是当时的乡试会试,也就是全国省级最高水平的考试,正式确定了文章的规格。同时,阐释了八股文的文章规则。要求用固定数量的句子、段落、正反严格对立的格式写文章。

二、八股文是哪个?

八股文又称“作义、作艺、守时”、“八股文”。所谓股份,有双重含义。所谓“八股”,其实就是一篇文章的八个部分,即每篇文章由十个部分组成:破题、承题、开讲、入题、呈题、起股、中盘、中盘、中盘、中盘、下盘、平手。破题,先用两句话来破题的意思。承接问题,用三四句或者五六句解释承接问题的意义。说话,用几句或几十句作为讨论的开头,只写题目的主旨,要虚而不实。从一两句或三四句开始,这是讲座结束后开始的地方。以下股票为正式讨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必有两句排比对仗,一般一正一反,一虚一实,一浅一深,还有联属,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八股文适用于科举三级考试,即要求考生严格按照八股文的数量答题,不允许发表个人观点或看法。即使在清朝,随笔的字数也是有严格限制的。比如清朝顺治定为550字,康熙增加到650字,最后改为700字。

3.为什么八股学者深受诟病?

所谓“八股文选”,就是考生能够根据考官的提问,严格按照八股文的格式答题,成绩突出者可以入仕。

八股文是哪八股?为何深受批判?那为什么八股备受诟病?笔者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从八股文的起源说起。八股文的初衷是限制士人的思想,保证士人和学者的思想与中央集权保持高度一致。一个读书人要想做官,就必须读题范围内的书,即四书五经、朱注等等,甚至要把每一个字都读透。导致这些学者没有时间或者不会去阅读考试范围之外的思想书籍,新的思想不会出现,从而极大地束缚了他们的思想和视野。

第二,八股文不务实。因为八股文题的范围非常有限,而且历届科举考试的题都不能重复,所以考官们不得不绞尽脑汁,花样频出。有时,甚至连问题的概念和考点都不清楚。学生回答问题时,自然是云里雾里,老师对学生的意思比较困惑。文章出来空漏洞百出,没有什么现状分析和实际问题解决。很多长期在这种思维训练下培养出来的官员,自然是纸上谈兵,但对国家治理毫无概念。

八股文是哪八股?为何深受批判?在我们今天看来,八股文确实对知识分子毒害太深了。明清八股文的兴起,是对宋元以来活跃的史学的一记耳光。明清史学在宋元时期失去了生命力,导致受教育者缺乏历史素养,思想麻木,思想僵化,涵养不足。此外,在对事件的认识上缺乏历史的洞察力和谋略也为近代中国的屈辱埋下了祸根。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