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过敏调查③】
情绪过敏是一种心身疾病,与压力和情绪密切相关。由于情绪的剧烈变化,内分泌严重失调,机体代谢紊乱。像皮肤心理学的“压力检测器”,压力突然增大或情绪反复波动,都可能引起荨麻疹、皮炎等过敏症状。
陈庆刚,天津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
进入夏季后,很多对花粉过敏的人感觉好多了。鼻痒、打喷嚏、流鼻涕、流泪的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
但是,有些人的过敏症状并没有改善或复发,因为他们的过敏与季节无关,而是由紧张、压力等不良情绪引起的。这些不良情绪会引起皮疹、瘙痒等皮肤过敏症状,也称为“情绪过敏”。
那么,人为什么会有情绪过敏呢?出现症状后该怎么办?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就像皮肤心理的“压力探测器”
新浪微博曾经有个话题叫“过敏源可以多离谱”。从各种食物到阳光和水,引起过敏的物质可谓千奇百怪。但相对于“有形”的过敏原,情绪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过敏反应会反复出现,让人不知所措。
“情绪过敏是一种心身疾病,与压力和情绪密切相关。由于情绪的剧烈变化,内分泌严重失调,机体新陈代谢紊乱。”天津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陈庆刚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皮肤就像一个心理上的“压力探测器”,压力突然增大或反复情绪波动,都可能引起荨麻疹、皮炎等过敏症状。
情绪过敏和普通过敏最大的区别是过敏症状会随着压力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当压力和负面情绪减轻后,过敏症状也会减轻。一旦压力增加,过敏症状可能会再次出现。
陈庆刚说,一般来说,情绪过敏是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生理机制来说,人体是一个高度精确的统一体。当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神经递质(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生长素等。)和皮肤中的神经肽会大量释放,刺激肥大细胞的细胞膜破裂,释放组胺、5-羟色胺等过敏性介子。它们不仅会导致人体疼痛等症状,还会刺激皮肤长痘痘。
在心理机制上,情绪过敏是心理障碍的一种表现,是外界环境造成心理伤害的结果。“致敏的不良情绪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积累。比如情绪过敏是因为压力过大,患者很可能会承受升学、就业等多重压力。正常情况下,人们可以应对和化解单一的不良情绪,但当不良情绪叠加或同时受到打击时,有些人可能会不知所措。”陈庆刚解释道。
情绪过敏或与体质、性格有关。
根据一些机构发布的报告,世界上有30%到40%的人受到过敏的困扰,但只有少数人有情绪过敏。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但为什么有的人会出现过敏症状,有的人却没事?
“这和人的体质有关。情绪过敏的人多半是过敏。”陈庆刚解释说,过敏体质,也就是遗传因素,是过敏的内因。如果不是过敏,各种情绪问题只能导致心理疾病,比如抑郁焦虑。
陈庆刚说,情绪过敏或与过敏患者性格有一定关系的人,过于敏感、内向;或者是一个过分注重身体的人,身体一有一点风吹草动就特别紧张;性格消极、负面情绪多的人,特别容易情绪过敏。
"此外,患者过去的生活经历也可能诱发情绪过敏."陈庆刚举例说,比如患者家属情绪过敏,在患者心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一旦患者自己也有同样的情况,就会放大这种担心,从而增加压力。另一方面,很多从小被忽视的人,为了寻求自我保护和更多的关注,只要有一点过敏症状,就会无限放大这种过敏反应。
“出现过敏症状时,患者还是要第一时间去医院的过敏科或皮肤科就诊,通过各种检测来确定过敏原。如果在远离过敏原并进行抗过敏治疗后,过敏症状仍然复发,或者过敏治疗一周以上仍无改善,就要考虑可能是情绪过敏在起作用了。”陈庆刚提醒道。
“心脏病”还是要“心药”治疗。
仅靠服用抗过敏药物往往难以治愈情绪过敏,“心脏病”还是需要“心药”治疗。
“如果某段时间总是出现各种皮肤不适,可能是你情绪有问题,需要及时调整。大部分情绪过敏症状可以通过改善睡眠、调节心理状态来改善。”陈庆刚介绍,要克服情绪过敏,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对自己不良情绪的感知和控制能力,尤其是对有过情绪过敏经历的患者。
陈庆刚建议,患者可以定期反思,尽可能远离会对自己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出现问题时,不要逃避,不要走极端;同时也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并进行反思,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情绪过敏患者也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远离过敏原。同时,你要尽量让自己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中。
治疗情绪过敏时,患者不要过于紧张和焦虑。他们越担心,治疗效果可能就越差。他们应该更有耐心。“如果用焦虑等不良情绪治疗,不仅无效,还会加重病情。如果你觉得舒服,治疗的效果会非常明显,甚至会很快恢复。”陈庆刚说。
在心理治疗中,心理学家会进行鼓励、启发、暗示和催眠。“必要时,我们会给患者开一些治疗情志类疾病的药物,过敏症状很快就会消失。”陈庆刚说。
阅读延伸
约1/3患者的病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心理上,紧张、焦虑、愤怒、抑郁、悲伤、痛苦等不愉快的情绪。都是负面情绪,会通过影响人的呼吸、血液、神经等身体系统来影响人的健康。临床上将负面情绪引起的躯体疾病称为躯体化障碍。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表现为身体不适。所以患者会去各大综合医院反复体检,但很难发现与躯体症状相符的器质性问题,但患者往往抗拒探究自身的心理因素。”天津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陈庆刚说。
国内数据显示,综合医院的新诊断患者中,有近1/3患有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一般来说,消化系统被认为是受情绪影响最大的器官,比如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在强烈的情绪刺激下,身体会出现呕吐、腹胀、胃痛、腹泻等症状。但通过胃镜检查,患者无器质性病变;长期的心理压抑、焦虑、不悦会影响人体的免疫系统,使免疫力低下或异常升高。免疫力低的容易感冒发烧,免疫力异常高的容易过敏、出疹、哮喘。
陈庆刚建议,如果身体有问题,建议先去相应的专科做各种检查,先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如果没有发现异常但症状持续,建议去精神病医院的心理科就诊,由精神科医生做出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家属应给予充分理解,确定患者身体不适是真实的,并注意患者的情绪表达。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