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热点 正文内容

脉诊知识(脉诊知识点总结)

阿立指南 实时热点 2023-06-13 09:06:23 113

诊脉的方法

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

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其次,切按时医者用三指定位,即先以中指定好关部,再根据患者身高调整三个手指的疏密。

推法:指指目对准脉脊后,顺应脉搏的动势,左右内外推动以体察脉象快慢、力量、趋势的一种方法。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单按:用单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

重按在筋骨叫按;指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前后左右推寻脉搏动最明显的特征叫寻 以上是诊脉的方法,除此更重要是掌握28种脉象和它们的意义,更高层次掌握是出现在不同部位的意义,这些要靠阅读专业书籍学习。

患者在诊脉前要休息片刻,待安静后方可诊脉。医者切脉前一定要静心,调整呼吸,并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指下,细心切按一分钟以上。诊脉时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与心脏保持在同一水平位,手腕舒展,掌心向上。

中医脉诊

中医的脉诊是独特的诊病方法,看似神奇,了解了它的原理之后并不再惊奇,经过数千年的名医摸索,验证,积累,逐步完善成为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然而需学习应用者用心学习,感知之后,一步步才能走向精道。

一个正常人一呼一吸4至,和缓均匀,即为有神,为常脉,就是正常的脉象,其余即为病脉,当然也要考虑特殊人群,如老人脉略弦,小孩脉数,胖瘦,春夏秋冬也有特殊的正常脉象。

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中的切,也是中医最终得出结论的诊断手法。但现在很多人都不相信脉诊的正确性,在他们眼里,脉只不过是一小段血管,只能说明心脏的搏动,所谓的脉诊,只不过故作神秘罢了。

脉诊对于中医辨治过程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在脉诊方面具有独特建树的许跃远教授为我们一一解析。

中医有 “望闻问切” 四诊,而把脉诊作为主要的诊断方法也是有原因的。脉象,能比较全面和准确地体现出患者脏腑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判断疾病的 发病位置、性质和邪正盛衰,推断病程进退预后 的重要依据。

学习脉诊首先从实用脉诊开始,从习以为常入门。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 匀乱,10种。 1 、脉大小。主管察气。脉大气旺,脉小气虚。(看,多简便呀!) 2 、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中医通过脉诊开方的依据是什么;有什么专业书籍推荐?

中医脉诊技术提供了测量经络六气信息(二十八脉象)的方法,是现有中医和西医诸诊术中功能最全面的诊术,可以诊知所有的病气等生命信息。根据脉诊理论,古人还发明了“悬丝诊脉”的方法。

最后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御纂医宗金鉴》,是清朝廷官方太医院编纂的教科书,内容最优化、体例最好,全书以歌诀形式撰写,影响极大,比较好的版本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版,另有白话解出版,可以结合使用。

总结中医把脉流传至今,说明其是有科学依据的,中医把脉的原理可以这样总结脉诊又称切诊,是医生以手指触按一定部位的脉搏来诊察脉象,达到了解病情,判断病证的方法。

自学中医可以先看这些书籍,如《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之类,而且这些书我也翻过,很多观点有些偏颇,不是很推荐。

脉诊是通过经络气脉波动情况诊知炁流情况的诊术。脉诊有“三部九候二十八脉象”理论。寸、关、尺三部是易学天人地三才理论在脉诊上的应用,是脉波结构理论。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先看看武国忠的 《活到天年》 等书,中医理论由浅入深的,而且通俗易懂。但是随着你的知识增加,总要回到正宗上来,推荐《黄帝内经》,因为整个中医理念都是构筑在这本书之上的。

把脉是如何看出人的健康状况的?

1、把脉的时候,如果稍微用力就能够摸到明显的脉搏跳动,这叫浮脉;而如果不能够轻易的摸到脉搏,需要稍微用力的才能够摸到脉象,叫做偏沉。

2、把脉的时候,主要通过一个特点来判断患者的脉搏,主要通过脉搏位置、力量、频率、紧张度、均匀性、流畅度、宽度等8个方面来看脉搏,判断患者的脉搏是否有异常。

3、脉搏在正常范围内的成年人,心脏、血管等都很健康,相反有生病的可能性。 每年有60次以下的脉搏的话,医学上叫作心动过缓。 每年有100次以上的脉搏的话,就会被称为心动过速。

4、把脉只有观察心率快慢这一个诊断价值,没有其他诊断价值。因为血管里流动的只有血液,脉动反映的也只有心跳。动脉血管里(包括其他血管)没有气这个东西。中医说把脉能感受到气动,是胡扯,是不懂人体解剖和生理。

5、因为古人已经把经络和脉象研究的很透彻,所以根据脉搏的跳动,就能知道什么原因引起的病情了。

6、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 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