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家住济南的王有良老先生今年71岁了,从少年时期就喜欢上了培植盆栽和奇石收藏。稍有空闲,就会四处搜罗漂亮的盆栽异石,只要能搬,不管多难,都会想方设法弄回家,精心伺候。如此痴心不改,竟坚持五十余年,陆陆续续积攒下了400余株盆栽和无数奇石与根雕,缔造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盆景王国”。
王老先生的“盆景王国”,不为经营,纯是个人喜好。可谓藏身于闹市,平时鲜有陌生人来,难得的一片幽静之所。但凡是来做客的人,无不惊艳王老师的工作室和他的盆景王国。在王老先生位于槐荫区的住所车库的房顶上,有一间独立的二层小楼,十几平方,作为工作室。工作室的中央摆着操作台。电钻、斧子、锯、打磨机、抛光机等各色工具一应俱全。在工作室的四壁上的橱窗上,摆着王先生半生搜集来的各类奇石。平时,王先生就爱躲进小屋,泡上一壶茶,捣鼓捣鼓石头,做做根雕造型,为积攒了一辈子的盆栽浇浇水、剪剪枝。工作室就掩映在盆栽王国之中——就在小楼外的平台上、房顶上都搭满了高低错落的花架,层层叠叠的盆栽,绕过小楼的背后,还有是一片密密层层的盆栽,曲折回环,构成了几百平米的空中花园。放眼望去满眼苍翠,细探又深邃奇异,各有千秋。
王先生养植的盆栽,并没有刻意娇惯,常年在露天里,全是土生土长的北方树种,多是来自济南南部山区的崖柏和黄荆,也有少数的黄栌、柽柳,还有品种特别珍稀的阳春柳、朴树、金雀等。
常年的游历与专研,让老爷子慧眼独具, 王老先生说,捡回这些宝贝,全凭眼缘。细细观赏王师傅的盆栽,每一株都独具特色,堪称珍奇。最吸引眼球的是树桩的苍劲、古拙,形态各异,枝叶则因树桩形态而修剪成型,是约束后的绿意盎然,与树桩相映成趣。树桩的苍劲、古拙中透露出树龄,在这些盆栽中,最早的一批在王师傅手里已养过五十年左右,而树龄在百年以上者比比皆是。古树的形态,先因树种而不同。崖柏苍健、劲挺,多保留了在山崖上的特点,斜倚而生,扭曲而上,有些树桩已半枯半荣,更显苍老的生机。黄荆的树桩(其实是块根),多肥硕呈块状,而又遒劲有力,有的状如伏牛,有的蹲踞如猴,有的伏地如蛙,有的则展如画屏,有的又如嶙峋的怪石,树桩之上条条细枝擎起绿色伞盖,层层错落,顾盼生姿。
谈起盆栽的养植经,王老先生娓娓道来——自十七八岁起,他就喜欢上了培植盆栽,从济南南部山区到泰山脚下,在山崖上、石隙间寻觅半枯的矮桩、老根,连根带土挖回家来,不是制成根雕,而是植于花盆中,赋予它新的生命。先是因形选盆,固定于花盆中,保证成活发出新芽,长出新枝,然后一步步施肥、修剪,绑缚、扭转,使其形成造型,进入了漫长的培植过程。王师傅养的盆栽大部分是自己寻之深山、培育成活的,但也有少量是从山民、同好手中花钱买来的。这样年复一年,他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全部用于养植盆栽,而且还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部分用于购买花盆和盆栽,但出于痴爱,自己却从来没舍得没卖出过一盆。养植的盆栽越来越多,但每一盆王老先生脑子里都有清晰的养植史。他指着两盆黄荆说,这是他1976年花了150元钱从一户山民手中买来的,那一年西哈努克来北京,这一时间更强化了他的记忆。
那盆珍稀的朴树,则是他1982年花600元钱买来的。有几盆他自己培植了五十年以上的崖柏,其树龄大约已有二百年了。盆栽的造型关键在于树桩,不断修剪花枝,一是为了控制它长高,二是要将肥力供于树桩。树桩缓慢的生长是难以觉察的,直到十年八年之后,将原来的花盆撑裂了,才发现它确实长大了,需要换新盆。好多株盆栽,王师傅已为它换过三四次花盆。王师傅养植的盆栽,树龄最小的也有20多年,那是他看到老的盆栽中落的种子冒出新苗后,移栽出来,渐渐培植成型的。也有老的盆栽中长出了不同树种的新苗,王师傅就将他巧妙地培植成共生的盆栽,那株黄荆和稀有的阳春柳共生盆栽,就是这种“天作之合”。
眼看着盆栽园规模越来越大,王师傅也由翩翩少年而成了沧桑老人,退休已11年,仍每日醉心于盆栽的养植和劳作中。近几年年他已不再引进新的植株,与四百多株“老友”为伴。因为养植盆栽耗费的精力太大,每日光浇水就需要三个小时,盆栽的搬动更是力气活,渐渐地有些力不从心。子女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也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给他当帮手,就建议老人忍痛割爱转让出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