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大豆对外依存过高牵挂人心,各方面都在为端牢“油瓶子”出谋划策、展开行动。现在大豆替代品名单上又出现了一个新成员——油莎豆。
上月,科学技术部农村司先后组织召开油莎豆科技创新讲座、油莎豆产业科技创新座谈会。科学技术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要充分认识油莎豆作为大豆的重要替代性原料和产品的重要作用,凝聚共识,增强责任,加快推进油莎豆产业规模化高效健康发展。
名副其实的“油莎豆”
随着曝光的增多,油莎豆——这个小小的豆子再次走进公众的视野。油莎豆,为油莎草之根茎,又名虎坚果、糖根果、铁荸荠、油渣子、人参果、地下核桃等。事实上,相对名目繁多的别称,“油莎豆”的名字对其来讲可谓更名副其实:首字“油”表示了它的含油性,油脂含量高达20%~36%,是目前所有植物中亩产植物油最高的品种;第二个字“莎”体现了它的属性,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第三个字“豆”呈现了它的形态,其如土豆,为块茎结构,大小与山药果相似。
油莎豆大有来头,原产于非洲及地中海沿岸的它,在古埃及时代,即是一种深受欢迎的野生食用植物。从2000多年前的埃及法老古墓里,考古专家就发现作为供品陪葬的油莎豆,这样表明当时阶层对油莎豆的割爱不舍。油莎豆后来被引入西班牙,在欧美逐渐发迹。
油莎豆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漂洋过海来的我国,由于其适应性强,无论是荒地、滩涂地、盐碱地,还是林下、套作,对其来说统统无妨,很快在东北、华北等地繁殖开来。但国人似乎还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由于其生长很快,常常能压制住旁边作物生长,很多地方将其视为杂草,总想法设法斩草除根。
好东西终会有出头之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国外大量种植与产品开发,近些年,油莎豆的优点被重新审视,并被定义为: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优质、高产的经济作物。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豆为1000公斤,干豆500公斤,种1亩干油莎豆产油相当于种3亩油菜或2亩花生;抗旱抗涝,易种好管,春播秋熟,全生长期仅120天左右,且种植过程无需打药,可有效利用边际土地资源,绿色环保。其浑身是宝,可一举多得:叶为软茎剑叶草,柔软而又坚韧,是营养丰富的饲草和编制工艺的好原料;其须根及根茎,具有中草药的药香及镇静安眠等功效;其块根可用于加工食用油、酒品、生物能源,又可制作休闲食品。
更重要的是,油莎豆果非常好吃,有食者这么形容“其味既如花生,又似核桃,吃起来满嘴油香,但比花生多一些甜味,比核桃又多一些水分。”有人将其称为“浓缩食品”“全能产品”,还有人称它为“油料之王”“生命之果”。总之油莎豆浑身是宝,对它用尽了溢美之辞。而在营养方面,油莎豆也不负众望,科研显示,油莎豆富含脂肪、淀粉、蛋白质、糖分、纤维素、树脂等,特别是在不饱和脂肪酸指标方面,数据优美,品质可与橄榄油相媲美。
迎来发展高光时刻
在国外,油莎豆目前主要加工成各种糕点、 糖果、 酒类和饮料等。西班牙用油莎豆制成一种乳汁清凉饮料,作为全脂牛奶的代用品,供断乳婴儿食用。油莎豆开发的食品,也开始在美国全食超市上架,甚至大有代替杏仁和坚果成为麦片“最佳拍档”的趋势。油莎豆作为生物柴油的优质作物原料之一,也受到一些国家的关注。
对于我国来说,油莎豆油料价值更具实用性和迫切性。正是基于油莎豆的功能价值、营养价值、生态价值等,在农业部制定的《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中,油莎豆赫然入列,成为我国重点推荐种植的油料作物。今年2月,我国农业科学家还育成首个高油高产油莎豆品种“中油莎1号”。该品种产量高、含油量高、品质好,块茎种子含油量31.3%,是长江流域含油量最高的油莎豆品种。
更让人欣喜的是来自种植方面的实践。今年,东营援疆引来种子,在新疆疏勒县英阿瓦提乡比纳木村里的枣树林、核桃树试验套种了2200亩油莎豆。据报道,11月收获时,每亩产油莎豆500公斤,油莎草还带来折合500元的收益,平均亩创收3000元,远高于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的亩收益。
既然油莎豆浑身是宝这么牛,为何前些年其籍籍无名、饱受歧视呢?主要原因为我国研究不够深入全面,产业链发展不足,宣传普及不多,现有规模种植主要来自于一些先知先觉的企业、大户和科研人士,民众对其认识也不充分、有误解。同时,品种退化问题、收获机械缺乏、加工设备落后、市场培育缓慢等因素也制约了油莎豆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科技部、农业部等介入研究扶持推广和大豆替代品的亟待补充,天时地利,一身本领的油莎豆可望“咸鱼翻身”改变窘境,迎来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和广阔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