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N海都记者 陈燕燕
6月,“火箭”上了热搜——
6月17日,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众多网友尖叫刷屏!
其实,在中国,还有一种纯国产的救命神器,号称“火箭心”——HeartCon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
近3个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已成功植入两个“火箭心”。
有了它,心衰末期的患者就有了两颗心,可以像“钢铁侠”一样,带着“机械心”生活。
心脏随时停跳 “机械心”救命
最近,52岁的长乐人老刘(化名)刚植入“火箭心”,并顺利出院了。
老刘心有余悸,他说,3个月前,他突然胸闷气促,躺不得,坐不得,连2层楼都爬不动,被查出严重心衰。一开始,他以为是肺病,意外的是,辗转多家医院,他被查出扩张型心肌病,心脏随时可能停跳。
每一天,他都活在对猝死的恐惧中,换心是唯一活路,但是,供心很紧张。5月,老刘住进了福建协和医院,心外科医生建议他换一颗较强劲的人工心脏。
“机械心”是什么?
一开始,老刘很忐忑,他上网搜索后,看到不少权威媒体的新闻报道,老刘这才知道,过去两年,福建协和医院已成功开展3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患者均恢复良好——
2019年,37岁的龙岩人阿亮(化名)装了“永仁心”人工心脏,两年过去了,阿亮能一口气爬七层楼,还能打羽毛球、散步。去年3月,医生发现阿亮的心脏已恢复正常大小,功能也逐渐恢复。将来,阿亮有望撤掉“机械心”,让自己的心脏恢复使用。
该院心脏外科体外循环、体外生命支持部门主任董疑告诉老刘,人工心脏技术是除心脏移植外目前最有效的治疗终末期或重症心衰的手段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机械心”通过一个人工心脏泵,把心室的血流引出来,再泵入到人体的体循环,重新建立一个循环系统,让他“报废”的左心室得到休息。右心室还用原来的系统,这两个循环系统平衡运行。
“机械心”的外壳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钦合金,具有高比强度、高耐蚀性能等优点。
看到这些新闻,老刘放心了,他决定尽快手术。
6月1日,心脏外科陈良万教授、戴小福教授与天津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教授、王正青教授同台操刀,给老刘安装了一颗“火箭心”,紧挨着他自己的心。
次日,老刘就可以进食、说话,几天后,他就下床活动,做康复训练。
完全国产化 技术达到国际标准
目前,陈良万教授是福建省唯一主刀“人工心”植入手术的专家,他指出,人工心脏的主要作用有三种:
一是作为等待心脏移植的过渡,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
二是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持,待心脏休息好,功能恢复后撤除;
三是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长期替代,支持患者携带人工心脏长期生存。
他指出,此前,仅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拥有成熟的人工心脏移植技术,人工心脏者存活最久时间已达15年。但国外生产的人工心脏,费用为120万~130万元人民币,在国内上市后价格昂贵,加上心脏供体的极度缺乏,大多数中国患者只能在等待中因心衰发作死亡。
2年前,阿亮使用的“永仁心”是在中国组装的,但原件大多依赖进口。
如今,“火箭心”是纯国产的,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具有国内原创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价格比进口“机械心”低得多,手术也简化了。
“火箭心”还有不少好处:它的体内组件血泵仅190克,体外控制器仅340克,电池仅590克,患者外出时,可将两块电池放入包中,背在腋下两侧,同时使用控制器腰包,将控制器固定在腰部,携带更方便,重量相当于一款轻型笔记本电脑。
供心紧张 近四成患者心衰而亡
心脏是生命的中枢,一旦衰竭生命也将终止。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9》显示,因心血管病死亡排在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心力衰竭是呈快速增长趋势的心脏疾病,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心衰患者约有1600万。
戴小福教授说,心力衰竭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表现,5年生存率仅50%。晚期心衰的唯一出路是换心,从2015年起,中国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器官移植唯一的合法来源后,心源一直紧缺,中国每年心脏移植不超过400例,而需要进行心脏移植的患者远不止400例。心脏移植疗效虽然较好,但心脏供体严重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
有了“机械心”,患者不用再等待供心,不用再吃抗排异药物,省了不少钱,也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将来,国产人工心脏临床试验成功完成,并通过审批上市实现量产,将大大降低成本,让更多患者受益。
征集心衰患者 免费换“机械心”
目前,福建协和医院是福建唯一一家、全国11家进行“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用于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试验”的中心之一,正征集心力衰竭终末期患者参与“火箭心”的临床试验,符合条件者可免除人工心脏材料费,大部分诊疗费均可报销(加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