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云南、山西、陕西等地,部分瀑布、湖泊、雪山等自然景区,被筑起围墙遮挡起来,并且设点收费。这不是近期才有的现象,而且近年来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
筑墙设卡,有没有依法依规审批和建设?对此,笔者暂且保留疑问。更令人担忧的,是自然景区靠这种粗暴而短视的行为,试图在门票上创收,必然挫伤慕名前来游客的积极性,在信息发达和传播快速的今天,景区口碑可能会直线下降,引发瘁不及防的舆情与恶性连锁的社会经济反应。
好在多地政府作出科学论证和及时部署,梅里雪山、金沙江拐弯围墙已被处理,近日对壶口瀑布围墙也进行了拆除。对网友们积极回应的同时,地方政府和具体景区管委会,是时候告别门票经济,着眼于旅游业的生态体系建设和长远发展了。过于依赖门票经济,会妨碍旅游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景区免门票后,看起来少了一笔眼前的收入,实际上却可吸引更多游客,游客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来消费,无疑会给当地带来更多旅游收入。
免门票政策带动下,2022年国庆长假期间武夷山市累计接待游客23.22万人次,同比增长209.6%;累计实现旅游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265.45%。免门票两个月,华山景区接待游客57.53万人次,占2022年前七个月游客接待量的83%;旅游直接收入约2.1亿元,占当年前七个月景区旅游直接收入的85%。
早在2002年,杭州环西湖景区取消门票,就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杭州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报道显示,西湖景区每年门票收入损失了3000万元,每年免费开放维护成本增加了3000万元,但旅游总收入仅十年就增长了4倍,免费成为西湖最亮丽的名片。桂林景区包括象鼻山,也通过免票赢得了多方赞许和良性效应。
然而,除了门票,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景区,在各个环节进行所谓的收费创收,精于算计游客。比如在距离景区出入口较远的地方,修建游客集散中心或停车场,拒绝游客自驾进入,让游客购买门票后,再花钱乘坐摆渡车、观光车前往景区内部,这样的做法屡见不鲜。
近日,“乐山大佛景区观光游览车和摊点30年经营权整体转让”的话题在各大媒体和社交平台再次被报道和讨论。尽管此事是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于2021年依法依规、按程序实施公开出让景区观光游览车和摊点经营权项目,最终成交作价17亿元。而题外最被大家关注的,其实是观光游览车。该景区观光车票单程20元,往返30元,并且在景区购票页面上还有“景区步行往返全程约12公里(含佛教栈道、东方佛都和乌尤寺),建议选择乘坐观光车游玩”的字样。
但实际上,乐山大佛(佛脚栈道)、东方佛都、乌尤寺是景区三个不同方向的游览路线,并且佛脚栈道一边靠江另一边靠山体,观光车根本无法前往。和很多景区的通病一样,乐山大佛景区也把集散中心和停车场修建到离景区实际的出入口很远处,然后费尽心思用所谓的12公里“吓唬”中外游客,企图卖出更多车票。
与其把心思花在用观光车、摆渡车圈钱上,还不如看清弄懂游客的真正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钻研、探索手工、攀岩、演艺、文创产品等多种二次旅游消费产品形式,在含金量更高、游客更感兴趣的项目上创收,不是更香吗?
我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但是旅游业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地区差异还是很大。让自然回归自然,对违背法律法规和基本常识的现象坚决取缔,同时在旅游业中遵循人性,才能吸聚更多人气,积累口碑,真正实现国家旅游业的高水平与长远发展。(特约评论员 李燕)
【责任编辑:古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