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热点 正文内容

一万块死期一年多少钱(74年彭德怀去世)

阿立指南 实时热点 2023-07-12 02:07:10 258

1974年11月29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元帅因病去世,享年76岁。

1979年,在彭德怀元帅去世的5年后,其前妻浦安修却收到了彭德怀的补发金,这其中还包括了彭德怀生前的存款。

中央为彭德怀元帅所补发的工资以及他去世之后的一笔抚恤金共有4.8万余元。

74年彭德怀去世,浦安修于5年后收到补发金4.8万,她如何处置的?

浦安修在收到这笔补发金的时候很是惊讶,因为早在1962年的时候,他们二人就以正式离婚收场了,此后再也没有往来。

那么这笔补发金为何又要交由浦安修处理呢?浦安修在收到这笔补发金后又是如何处置的呢?

补发金的分配问题

1979年,中央对彭德怀的遗物进行了处理,首先将彭德怀生前所使用的猎枪、手枪、子弹全部都上交到了总参管理局队训处。

而后彭德怀家里所使用的电视机交给了彭德怀的侄女彭梅魁使用,带电唱机的一套收音机和航空手表交给了侄女彭钢使用。

74年彭德怀去世,浦安修于5年后收到补发金4.8万,她如何处置的?

彭德怀所留下的《马恩全集》、《列宁全集》等书籍交由了浦安修进行处理,其他的零星物品,例如一些有着展览价值的东西就交给了博物馆保管。

但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浦安修所收到由中央转交的4.8万元的补发金,浦安修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浦安修认为这笔财产应该尊重彭德怀生前未完成的愿望来进行分配。

其中一笔补发金被分配给了彭德怀的亲属以及曾与彭德怀并肩作战的革命战友。他的侄子、侄女彭梅魁、彭钢、彭正祥、彭康白、彭起超、彭爱兰、彭康治、彭秀兰也分得了若干元。

而原先随同彭德怀一起到四川工作的警卫参谋景希珍、秘书綦魁英、司机赵风池同志也各自分得了一部分。

这主要是为了报答他们在当年条件艰难的情况之下,对彭德怀进行革命工作的支持,甚至有些亲属还因为彭德怀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伟大的牺牲。

74年彭德怀去世,浦安修于5年后收到补发金4.8万,她如何处置的?

彭德怀葬礼

然后,浦安修抽出一笔钱财,归还了当初为彭德怀开追悼会所借的一千元和为彭德怀做相片所花费的462元,又赠给了家乡生产队1千元,交党费5440元,1万元交给军委转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经济建设费用。

最后,留给浦安修的有4千元,但这些钱浦安修一分一毫都没有拿取,其中的2千元,被浦安修交给了彭德怀家乡的领导人,让他们接济有困难的乡亲朋友。

还有2千元用做为彭德怀写历史研究小组的招待费用。

完成生前遗愿

浦安修虽与彭德怀已离婚,但对他的事情还是很了解的,浦安修知道彭德怀生前的一个愿望还未实现。

那是在1961年冬季的时候,彭德怀再次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湖南湘潭,准备在这里搞调研。

因为满怀着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彭德怀在家乡一共待上了将近三十多天的时间。

在这三十多天的时间里边,彭德怀并没有给自己放假,他也没有休息的时间,他在这一个多月里深入农村,在最短的时间里进行了调研的工作。

74年彭德怀去世,浦安修于5年后收到补发金4.8万,她如何处置的?

彭德怀和百姓

后来,彭德怀还在家中特意腾出了一间小屋子,专门用来接待来访的干部们,向他们了解关于农村生产生活的情况。

这间小屋子前前后后总共接纳了有将近2000多位的干部群众,与此同时,彭德怀还亲自跑过湘潭县的3个区、7个公社、十多个大队。

所以久而久之,他对当地的情况已经有了很深入细致的了解。

当时龙团大队的刘仁初与学区的负责人石久顺、周汉全三人一直仰慕从家乡走出去的大英雄彭德怀,想要一睹他的英俊神采。

他们几人相约,一同来到了彭德怀家的围子后边,正瞅见穿着一身整齐军服,在腰间系着一条围裙的彭德怀,在地里边正忙着挥锄呢。

三人看着彭德怀元帅干起农活儿来娴熟的模样,也惊呆了。

74年彭德怀去世,浦安修于5年后收到补发金4.8万,她如何处置的?

在彭德怀弟媳龙国英的引荐之下,刘仁初三人来到了彭德怀的家中看望他,正在干农活儿的彭德怀立即亲切地迎了上来,邀请他们进屋进行交谈。

聊到兴起之处,彭德怀还将大家留了下来,一同吃了午饭。

就在这短暂相处的一段时间里,几人对彭德怀的敬意倍增,因为彭德怀十分关心家乡的建设,关注农村的生产情况,甚至他还忧虑农民生活的问题,满满的真诚让大家感受到了他的赤子之心。

之后,彭德怀还去视察了家乡乌石峰下的一所1922年创办的学校,并亲笔为之提名“乌石学校”。

1979年的冬季,浦安修带着彭德怀对家乡的怀念回到了这里,当时与彭德怀有过短暂交流的刘仁初还在乌石信用社工作。

12月9日,浦安修在临走之前,派人专门来到乌石信用社一趟,并表示她要以彭德怀的名义办一张定期存单,准备存上一万块钱的定期。

74年彭德怀去世,浦安修于5年后收到补发金4.8万,她如何处置的?

开国元帅的存单

刘仁初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遣了一名信用社的会计,让她带着空白存单和印章找到浦安修办理相关手续。

在收到这笔资金后,会计当场就开了一张存单给浦安修,浦安修立即就在存单的备注栏上写了:计彭老总支援乌石学校建校经费于1981年3月10日取出建校。

浦安修将这笔资金捐赠给彭德怀故乡的老家为他们家乡的小学盖一座崭新的教学楼,这也是彭德怀生前的愿望,他对家乡的父老乡亲都满怀着怀念与感激之情。

对于中央补发给彭德怀的这笔钱,浦安修不仅分文未取还按照彭德怀生前的遗愿将其进行了合理的分配。

人们都很疑惑,虽然浦安修是彭德怀的前妻,但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她从中拿取一部分钱财也是很合情合理的。

但浦安修却没有这样做,因为她心中对彭德怀一直怀着愧疚之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分不取补发金,满怀愧疚心

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之后,浦安修因为丈夫彭德怀的缘故受到了政治压力。

当时她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党委副书记的职位,周围的同志在了解到她的困难之后就一直在给她做思想工作,劝她立即与彭德怀华“划清界限”,其实字里行间的意思就是让他们尽快离婚。

浦安修为此也感到非常的痛苦与迷茫,不断挣扎之后的她,最后终于将离婚报告给上交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党委处。

浦安修不愿当面告知彭德怀她要离婚的请求,再三抉择之后,浦安修找到了彭德怀的侄女彭梅魁,将她的想法以及做的这些事都一五一十地交代了。

彭梅魁知道浦安修的难处,所以帮她将此事转告给了彭德怀,彭德怀听完侄女的话之后就一直沉默不已。

过了许久,彭德怀才对侄女彭梅魁开口,表示自己知道了,他也明白妻子的压力太大,这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但却还是很心痛浦安修的这一决定。

1962年的10月份,在彭梅魁的带领之下,浦安修与彭德怀进行了见面,一同商讨离婚事宜。

74年彭德怀去世,浦安修于5年后收到补发金4.8万,她如何处置的?

在这一天,彭德怀还专门带了一个大梨,他亲自将梨清洗干净后又将其切成了非常均匀的两块,小心翼翼放入盘中推到了浦安修的面前。

做完这些后,他语重心长地向浦安修表示,他虽然同意离婚,但内心还是不愿意分手的,如果浦安修将拿半个梨吃下,那就表示二人自此就分离,再无瓜葛,一刀两断。

浦安修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将半块梨给咬了一口,她是哭着吃完的。

自此之后,浦安修的压力虽然小了许多,但心里一直对彭德怀怀着很深的愧疚,她痛恨自己在其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同他共患难,浦安修为此一直不能原谅自己。

整理生前的著述

为了减轻她内心的痛苦,浦安修在彭德怀去世之后,就一直将自己很大一部分的精力,都花在了整理彭德怀生前的著述上边。

而整理的这个过程非常辛苦,彭德怀早在去世之前,就将他所写的一些材料交给了侄女彭梅魁进行保存,由于外在因素,这些材料在彭梅魁处一直都未曾公开。

直到1979年1月3日,彭梅魁给时任中共中央的秘书长胡耀邦写了一封信,而保存的资料也一同交给了胡耀邦。

胡耀邦看过之后,立即就将其转交给了中央,中央专门设立了彭德怀传记编写小组来整理其生前著述。

之后,浦安修主动提出要以编外人员的身份,加入彭德怀传记编写小组,参与整理出版的工作,在80年代,该书出版发行了将近300万册。

74年彭德怀去世,浦安修于5年后收到补发金4.8万,她如何处置的?

1983年,浦安修又参与完成了《彭德怀年谱》,在此基础之上,将近8万字的《彭德怀传略》在1984年正式收尾。

1985年,中央军委办公厅党委正式领导彭德怀传记工作组的工作,但是却规定家属不参加写作。所以这一次浦安修退出了编写组,虽然不直接参与写作的工作,浦安修却一如既往,全力帮助工作的进行。

自《彭德怀自述》一书出版以后,其又被翻译成了我国几种少数民族的文字和几种外国的文字出版,这其中,陆陆续续收到一些寄来的稿费,金额将近两千多元。

这笔稿费令浦安修感慨万分,她曾说过:

“这本书,不是一本平常的书。它是彭总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用血和泪写成的。所得稿酬不属于任何人所有,任何人也不能留作私用,一定要把它用在最有意义的地方。”

74年彭德怀去世,浦安修于5年后收到补发金4.8万,她如何处置的?

而彭德怀生前就一直关注着农村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浦安修就打算将这笔稿费用来改善老少边穷地区的办学条件。

之后,浦安修将稿费全部捐给了武乡县的王家裕学校和左权县的麻田学校。她想代表彭德怀,将其的最后这一点心血交还给曾经养育过他的老区人民。

可能浦安修的力量只能发挥出一点点的作用,但是她相信自己这么做,彭德怀元帅也会感到欣慰的。

参考文献:

一张彭德怀元帅的存单.来自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谢湘源 发布日期:2021-07-02

“我的自述”之十八:《“化作春泥更护花”》---- 回忆建设“希望工程”的先行者浦安修同志.作者:赵忠心

彭德怀“离婚”风波[J].党史纵览,2015(04):52.

征里.浦安修最后的牵挂[J].纵横,1998(07):31-37+2.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