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热点 正文内容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千年茶林 世代守护

阿立指南 实时热点 2023-09-19 09:09:31 442

9月17日,正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好消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7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反映了传统茶祖信仰基础之上,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古茶林保护管理体系,实现了对文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古老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

村寨围在茶林中,茶林隐在森林中。在我国云南省西南边陲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这里的人们享受着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幸福生活。

距今1-2万年以前,中国西南地区的茶组植物在第四纪冰期中幸存下来。约公元10-14世纪,布朗族和傣族先民相继迁徙到景迈山,发现了森林中的野生茶树群落,能够治病的茶树让先民决定定居于此。他们在森林中建寨,在村寨周围有限度地开发茶林。

经过长期摸索,先民们认识到普洱茶树的生产特性,探索出智慧的林间开垦、林下种植技术,通过营造乔木层-茶树层-草本层的立体群落结构,为茶树创造理想生长条件,很好地利用森林自然生态系统,防止病虫害并提供天然养分,产出高质量的有机茶叶。

就这样,林下茶种植传承千年,景迈山人与茶树幸运地遇到彼此,再也没有分开。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陈耀华表示,这片千年万亩古茶林,是人类茶种植模式的见证,山地森林农业开发的典范。这里的林下茶种植模式保存完好,体现了人们敬畏自然的朴素生态伦理,合理利用自然的卓越生态智慧。“景迈山古茶林还进一步说明我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起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方。”他说。

人地和谐共生的“活态”典范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的遗产区包括5片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分布其中的9个古村寨,以及古茶林之间的3片分隔防护林。遗产地居住着傣族、布朗族、哈尼族、佤族、汉族的人们。千百年来,世居民族与茶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景迈山,先有茶树,后有居民,先有森林,后有村寨。山养茶,茶育人,人护山,这里的世居民族感恩自然的馈赠,珍惜每一寸土地,把古茶林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制定了一系列乡规民约来守护、爱护这片家园。

出于对先祖及自然的崇拜,他们还有着独特的“茶祖信仰”,加深了对古茶林保护的行为自觉和集体认同感。无论是布朗族的山康茶祖节,还是傣族的泼水节,人们会在重要的日子里感恩茶树,祈求茶族保佑茶林和村寨。

作为多民族聚居地,景迈山仍保留着不同民族的语言、音乐、风俗、节庆等文化传统,为古茶林增添了更多独特魅力。

对于当地传统的茶树种植、采摘、制作等生产技术,以及以“和”为核心的茶文化、独有的茶祖祭祀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陈耀华介绍,当地通过整理、出版民族文化书籍,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培养传承人等方式不断推动其保护发展,又通过开展民族茶艺培训、民族歌舞课间操等方式,不断加强年轻一代的传统文化教育。

森林、茶园、古村相互依存,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景迈山的千年传承离不开传统的保护机制。”在陈耀华看来,传统信仰体系、传统社会体系、传统茶文化和传统知识体系,极大促进了景迈山的长期活态演进,对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多元文化共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保护发展并行的时代启示

随着近年来景迈山申遗工作的推进,这里的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古茶林稳步迈向更加广阔的新天地。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自启动申遗工作以来,国家文物局指导云南省、普洱市陆续颁布实施《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保护条例》《普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景迈山遗产地建设活动导则》等专项法律3部、规章制度7部,建立完善依法依规保护管理体系。

“通过民居保护、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使景迈山各民族的生活质量、生活环境、文明程度得到显著提升,景迈山茶业原始业态得到有效保护,实现了景迈山古茶林申遗保护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惠及广大百姓。”关强说。

古老的茶园持续繁衍,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又焕发新的生机。

这里的人们常说“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如今的景迈山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描绘出一幅新时代生态致富的新画卷。据了解,这里90%以上的劳动力都以茶为生,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守护祖先留下的茶林、茶树。

仙贡就是毕业返乡创业的一员。十三年前,她带头探索“一地生四金”的发展模式,打造集合作社、茶厂、客栈、体验店于一体的“茶旅”生活方式。就在去年,仙贡又带动50名妇女加入“巾帼创业大军”,成立合作社、建茶厂、经营民宿客栈。目前,合作社已有社员229户,拥有茶园面积9000余亩,年可产毛茶200吨。

延续了千年的古茶林与世代守护这里的人们,需要被认识,值得被认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中国茶在国际舞台上的一大突破,也是对中国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次鼓舞。

正如陈耀华所说,未来,希望通过开展针对性保护和适应性治理,持续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在讲好景迈山故事和中国茶故事的同时,开创景迈山遗产保护与治理模式,为世界遗产保护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

【责任编辑:郭旭】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