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指南 正文内容

论持久战不会速胜的依据(论持久战不能速胜的依据是什么)

阿立指南 生活指南 2022-09-18 04:09:09 421 0

《论持久战》-3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猫

利用“辩证法”深入挖掘双方的优势以及劣势,并得出最终结论。

强与弱是一对典型的矛盾。但是任何矛盾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换的。正如Bob Dylan在歌中所唱的:For the loser now will be later to win. For the times they are a changing。

但同时,足够的量变才能够产生质变。在某个时期,形势必定由某个主要矛盾,或者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导。

所以,从当前这个点来看(1938年年中),目前构成主要矛盾的是,日本的强势和中国的劣势,即日本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及组织能力上具有较强的优势。从这一点看,“速胜论”就不能够成立。目前如果寻求和日本进行主力决战,那这正是他们极为希望的。

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中日之间的强弱关系会相互转化。

对日本来说由于其本国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匮乏,加上其战争的过度消耗,必然让其战争的推进感到日益艰难。而这也会促使他做出更为冒险,更为野蛮的行径,这会进一步将他推向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对立面。

对中国来说,由于地大物博,由于广大的农村并未被占领,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类资源,会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战争前线。同时,随着抗日战争的进行,随着抗日宣传的不断深化,面对日军野蛮残暴的行径,广大的中国人民会愈加觉醒,一致抗日。同时,由于中国抗战的正义性,势必会得到广泛的国际支持。

这时,原来日本强中国弱这对矛盾,会渐渐转化为日本弱中国强。从这就可以引出抗日战争所需要的三个阶段了: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以及战略反攻阶段。

目前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及组织能力起主要作用,敌人进攻势头正猛,所以中国为了“避其锐气”,需要进行战略防御。一段时间之后,日本“久则钝兵挫锐”,经济、军事等起到的作用降低,而双方之间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重要性进一步上升,这时进入第二阶段,即战略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持续时间最久,斗争最为艰难。随着日本在战争中的进一步消耗,中国人民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再加上国际上的援助,战争进入第三个阶段,即战略反攻阶段。

对双方强弱转化的分析可以得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结论。即最终胜利一定会属于中国,但在这个过程中间要经过漫长的斗争。

论持久战不会速胜的依据(论持久战不能速胜的依据是什么) 第1张

论持久战的论据是什么?

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的著名论断!毛泽东以其军事战略家的眼光,认真分析了当时中日两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及综合国力,发表了《论持久战》的英明论断。对速胜论、亡国论、做出了有力的批驳!毛泽东预言中国抗日战争将分为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和最后胜利阶段!《论持久战》为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论持久战》是怎么分析中日战争的形式?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因此说中国既不会速胜也不会亡国。而是对日战争的持久战。

毛泽东指出:这场持久战将经过3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2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3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然而,它又是敌强我弱形势“转变的枢纽”。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毛主席《论持久战》:高超的战略思维,从不惧被敌人提前知道

引言:毛主席的战略思维有多高超,就是敌人明知道你的作战思维、策略,却依然无可奈何,毛主席的旷世之作 《论持久战》 就是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敌人明明知道你的方略,却依然无法战胜,可谓是“阳谋”的典范。

毛主席始终认为:中日战争是一个持久的过程,但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中国。在这个时候,国内出现了两种针对抗战极其错误的观点。为了纠正这两种错误观点,毛主席决定写一部持久战相关的著作,来武装思想。为此,毛主席开始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以及相关战争理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作过程!

毛主席开始了冥思苦想,废寝忘食,集中精力苦苦思索。他在此过程中,曾两天两夜不睡觉,实在熬不住就用冷水洗脸强提起精神,稍作休息后又开始写作。由于毛主席精神高度集中,又没怎么休息好,身体终于熬不住病倒了,头痛失眠,医生给毛主席开了药让其好好休息。

毛主席心里一直放不下,身体好一点又继续笔耕不止,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大概八九天,这部旷世之作终于有了初稿,毛主席才舒了口气,因为他深知只有让大家思想上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武装思想,让抗日的胜利早日到来。而后,毛主席又召开大会,和几位中央首长一起研讨,经过多次修改并结合抗战经验,这部旷世之作《论持久战》终于问世。

当时,中日抗战已经进行了10个月,当时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全国人民都在苦苦挣扎,10个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失陷,让人们对于前途一片未卜,中国能不能取得胜利,何时能够取得胜利?

当时的背景下,产生了两种错误的观点:“ 亡国论”和“速胜论 ”。

“亡国论”主要是针对像汪精卫这样的卖国者、对抗战前景表现悲观的人来说的,他们认为中国和日本的国力太过于悬殊,中国的国力过于弱小,日本的部队军事实力强大,在日军精锐部队冲击下,即便是国共合作,也没有办法抵抗日军,所以这些人选择放弃抵抗,甘愿成为卖国贼!

“亡国论”主要针对那些对抗争太过乐观的人,这些人认为有了美国的支持,即使没有国共合作,也能很快的消灭日本。毛主席说:因为中国军事力量很薄弱,短时间之内不可能战胜日本,而且美国还要顾及西欧等战场,不能过于依赖国际力量,所以抗战的过程必将很艰苦!

毛泽东说:抗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

然后,毛主席进行了经典的分析。他说:日本,它是非常强的帝国主义国家,无论是军事、经济等等在亚洲都属于一流,这决定了中日战争的无法避免性和难以速胜。但是,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是野蛮和退步的,必然极其它国内的矛盾,日本与中华民族对立的矛盾以及日本与世界大多数国家对立,这就决定了日本发动战争必将会失败。

此外,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虽然很强,但是由于国度小,其人力、物力、财力等必然经不起长期消耗和拖延。同时,日本的侵略损害了其他国家的利益,得不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人民的支持和同情。中国虽然事、经济、政治不如日本强大,但是中国地大物博,能够长期战斗下去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毛泽东由此得出结论:“ 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预见抗日战争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历史 已经证明,毛主席的论断是何等的正确和伟大,其战略思维让世界惊叹!

现代诗人、作家邵洵美:“这本《论持久战》的小册子,洋洋数万言,讨论的范围不能说不广,研究的技术不能说不精,含蓄的意识不能说不高,但是写得‘浅近’,人人能了解,人人能欣赏。万人传诵,中外称颂,决不是偶然事也。”

《论持久战》一文不仅在敌后根据地产生了共鸣,而且还在大后方产生了很大反响,对于推动持久战战略成为中国政府抗战的战略总方针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程思远回忆,白崇禧十分赞赏《论持久战》,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同意以此“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傅作义、卫立煌等人对《论持久战》也很感兴趣,不仅自己读,而且还让其部下阅读。

真正高明的战略,就是光明正大的让你知道战术和方针,却让你无可奈何,最后还是要失败!毛主席的 《论持久战》 就是这样的神奇之作!

传承经典,致力于优质文化耕耘,更多毛主席经典内容请点击关注@柠檬品书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了什么?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因此说中国既不会速胜也不会亡国。而是对日战争的持久战。

《论持久战》的内容?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因此说中国既不会速胜也不会亡国。而是对日战争的持久战。

欢迎 发表评论:

文章目录
    搜索